|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会长 王健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主题教育第一批开展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正在积极推进、认真学习贯彻。结合近期学习情况,和大家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并探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如何推动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过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21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 (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时代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界定了新时代的内涵,提出了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观点,充分表达了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未来的崇高期望。 第三,发展思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使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并提出了绿色发展、优化结构、加强创新等重点任务。 第四,治国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4个方面,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理念,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重要思想和理论支持。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极为丰富,它涵盖了国家发展战略、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具有系统性和战略性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事业信心 认真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中总书记的146篇重要讲话。在这些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倡导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理念,提出了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性,以及“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论述,其中,涉及“生态文明”48处、“绿色”39处、“高质量发展”37处、“节约资源”28处、“低碳”26处、“循环利用”19处,这些重要论述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和根本遵循。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中指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这是对再生金属从业者极大的肯定和鼓舞。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不断受到重视,这主要是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产业的加快发展是源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双碳”目标;现在我们正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再生金属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再生金属产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再生金属产业具有节能降碳的巨大优势 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双碳”行动的重点领域。《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有色金属产业结构、用能结构明显优化,低碳工艺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品种单位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十五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等目标,以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 有色金属行业能源消耗主要来源于采选、冶炼和加工环节,冶炼环节的能耗占比最高。2022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二氧化碳排放6.6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7%。其中,铝冶炼排放5亿吨,占有色金属排放量的76%;铜、铅、锌等其他有色金属冶炼排放0.9亿吨,占有色金属排放量的13.6%。铜、铝、铅等有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能,再生有色金属的能源消耗也远低于矿产原料,每吨再生铜、铝、铅能耗分别为原生铜、铝、铅的27%、4%、22%,因此,有色金属行业的“双碳”行动离不开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支撑,特别是再生铝对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尤为明显。2022年,我国再生铜、铝、铅、锌产量达到1655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1亿吨,其中,再生铜减排1050万吨、再生铝减排9515万吨、再生铅减排500万吨,为有色金属行业碳减排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电解铜、电解铝产能天花板确定和严格控制,有色金属增量依赖于再生有色金属的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强调再生有色金属“十四五”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高度重视。预计到2025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将达到2000万吨,碳减排贡献达1.4亿吨;2030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将达到2800万吨,碳减排贡献达2亿吨,将为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作出重要贡献。 (二)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现状 我国既是全球生产第一大国也是消费第一大国。然而,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自然禀赋差,地质勘查工作相对薄弱,保有资源有限,很多品种对外依存度很高,达60%甚至高达到98%以上。 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保有状况大体上可以分三大类:一是以钨、钼、锡、锑和稀土为代表的优势资源,这类资源保有量全球第一,资源保障基本没有问题;二是以铜、铝、铅、锌为代表的常用有色金属,这类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三是以镍、钴、锂为代表的新能源金属,这类资源对外依存度极高。而且近年来,由于全球资源问题政治化、突发事件带来极大不确定性以及资源民族主义上升等原因,导致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形势更为严峻。 如铜:2022年,中国铜矿资源保有量约2600万金属吨,仅占全球的2.95%;电解铜产量1100万吨,铜精矿年产量仅185万金属吨,无法满足国内电解铜生产需求。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我国粗铜及精矿进口量2530万吨,达到历史峰值。 铝:截至2022年底,中国铝土矿储量为7.1亿吨,仅占全球总量的2%左右。2021年,我国进口铝土矿1.07亿吨,2022年进口量为1.25亿吨,同比增加16.85%,占铝土矿总需求量70%以上。 还有这几年发展较快的新能源电池需要的镍、钴、锂。我国镍矿资源仅占世界总储量的3.9%;全球已查明的锂资源储量总计约9800万吨,我国已查明的锂资源储量全球占比不足10%。2021年全球钴资源储量约为760万吨,几乎都在国外。 当然,我国目前有资源优势的钨、钼、锡、锑和稀土,但这些都是战略性矿产资源,需要严格遵从国家战略开发利用。 因此,这就需要再生金属产业能够更好地发挥资源保障和市场供给作用。 三、再生金属产业要勇毅前行、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产业发展的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原料结构、产品结构、产业布局、技术进步等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 1. 产量稳步增长,规模持续扩大 产量稳步增长。2022年,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655万吨,同比增长5.3%,高于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增长4.3%的增幅。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再生铜、铝、铅产量合计约400万吨,同比增长7.56%,预计2023年产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2025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产能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底,再生铜、再生铝产能已分别达800万吨和1800万吨以上,废铅蓄电池、废锂离子电池处理能力分别达1200万吨和200万吨以上;仅2022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新建项目涉及产能超过1500万吨。2023年第一季度,再生有色金属新建项目涉及产能近590万吨,同比和环比均有较大涨幅,可以预见产能将进一步扩大。 2. 原料保障持续增强,原料格局发生变化 国内原料持续增长。2022年,国内废铜、铝、铅、锌的回收量达到1375万吨,同比增长2.08%,国内原料在再生有色金属原料中的占比达81%。同时,新兴领域废旧金属回收量快速增长,2022年,废旧锂离子电池及极片约44万吨,同比翻倍增长;铂族金属年回收利用量约25吨。 再生铜、铝原料进口创新高。2022年,我国进口再生铜、铝原料分别为177.1万吨和151.6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65%和47.39%;进口原料品质大幅提升,原料中铜、铝金属含量分别达到94%和91%。部分美国及欧洲的铜、铝废料在东南亚预处理达到再生铜、铝原料标准后以一般贸易形式进入国内,2022年从东南亚及日韩进口的再生铜、铝原料分别为73.09万吨和69.5万吨,占比分别为41.27%和45.84%,但美国仍是重要进口来源地。2023年1—4月,我国再生铜、铝原料进口量分别为62.63万吨和51.8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29%和28.34%,预计2023年再生铜、铝原料进口量保持在300万吨以上。 3. 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产业融合加速进行 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江西省再生铜产能达总产能的40%以上;广西、江苏、广东、河南、江西5个省区的再生铝产能占总产能的61%;安徽、河南、江苏、江西、内蒙古5个省区的废铅蓄电池处理能力占总处理能力的60%。 产业融合加速进行。一是集聚区加强延链补链强链,如浙江台州正在谋划转型升级发展,江西丰城正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江西鹰潭正积极推进铜产业链中高端方向延伸和特色产业集群壮大。二是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加快,有色系统的原生冶炼企业加快进入再生金属领域,加工企业增加再生金属原料比例,特别是下游制造企业,如汽车、家电、电池等企业更加注重利用再生金属材料。三是产业链配套更加紧密,如再生铸造铝合金企业更加紧密地围绕在主机厂周边布局,安徽合肥周边在建产能超过100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多数布局在湖南、江西、安徽及广东等电池生产企业集中的省份。 4. 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再生金属产品应用扩大 技术升级明显。再生铜直接制杆技术装备的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再生铝精细化分选技术、双室熔炼炉及蓄热式燃烧等得到广泛应用,再生铅自动化破碎分选、熔池熔炼、制酸脱硫得到推广。先进企业再生铜(间接利用)、铝、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分别低于300标煤/吨、100标煤/吨、100标煤/吨,比10年前降低约20%~25%。
[1] [2] 下一页
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http:/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交易、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转让门户网站
【免责声明】此文章仅供读者作为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出于传递给读者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此文章来自于网络。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第一时间联系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