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6923

当前位置: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首页 → 知识信息安全环保环境保护 → 中国环境与资源

中国环境与资源

http: 时间:2009/3/16 16:55:45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1586

  焦点一


  1962年,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在美国出版,该书列举了大量污染事实,令世人震惊。十年后,罗马俱乐部撰写了《增长的极限》,警示人们要注意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同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提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这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


  会后的30年来,人类围绕着环境与发展问题展开了艰辛的探索。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问 题。同年7月,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起草《中国21世纪议程》,并率先完成。1996年,我国 正式提出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我国开始走入经济与环境 协调发展的新征程。刚刚结束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地球峰会又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 脑执行计划》,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和忧虑过自己的家园。


  焦点二


  随着人类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系统紊乱,洪水、干旱、飓风等自然灾害剧增,酸雨加剧,南极出现臭氧洞——为此,我国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优化能源结构。


  为改善大气质量,国家实行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公布制度,一些城市已采取相应措施,大气质量趋于好转。


  焦点三


  我国水资源约2.8万亿立方米/年,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不足2200立方米,仅及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北方严重缺水,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 面沉陷,国家开始实施南水北调计划。


  我国水资源污染也很严重,为此,国家实施了淮河流域、太湖水体等大型水污染治理工程。


  焦点四


  城镇化带来人口聚集和规模经济,但同时也在支付着较高的环境成本。城镇生活的每一天都在产生大量的垃圾,而目前处理率较低,全国2/3的城市和绝大多数集镇都处 在垃圾包围中,我们怎样对付这些垃圾,变废为宝、美化环境?


  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但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突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问题。


  焦点五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她孕育了母亲河、长江,还有奔出国界的澜沧江。但这些大江大河上游植被遭到破坏后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水土流失加剧。为此,国家启动了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上游天然林植被保护工程。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区和黄土高原,为世界罕见的自然景观,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如黄河中下游的河床不断淤积、抬升,已成地上悬河,为此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推出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工程。


  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大约距今46亿年前,浩瀚的宇宙中,诞生了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广垠的太空相比,它就像一艘宇宙飞船,和太阳系的其他成员一起穿行于辽阔的银河中。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地球形成了陆地和海洋,起初大陆是连在一起的整体,称为联合古陆。距今1.8亿年前,联合古陆分裂,形成了分离的大陆和隔离的海洋。距今6000万年前,恐龙灭绝,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青藏高原开始隆起,逐步奠基了今天的生态环境。


  我们人类的出现只是近200多万年的事。而且绝大部分时间是在采集狩猎的原始社会 中度过的。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传统农业社会距今只有1万多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几千年。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中, 由于人口数量少,生产力水平低,人类被动地顺应大自然,这一时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整体上是和谐的。


  200多年前,随着世界第一台蒸汽机在英国诞生,轰轰烈烈的工业化革命开始了。在不到200年的短短时间里,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的耗竭。这使得人类开始反思发展的结果。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就指出人口过度增长会导致食物紧缺、疾病、瘟疫和战争。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预言并没有出现。


  但快速发展的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暴露出来,20世纪中叶先后出现了伦敦光化学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和日本水俣病等公害伤亡事件,向人们敲响了环境的警钟。


  四十年前,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在美国出版,该书列举了大量污染事实,令世人震惊。十年后,也就是1972年, 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环境报告——《增长的极限》,警示人们要注意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同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会议的基调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并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这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在会后的20年里,人类围绕着环境与发展问题展开了艰辛的探索。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发表了《21世纪议程》。同年7月,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起草《中国21世纪议程》,并率先完成。今年恰值里约环发大会10周年,刚刚结束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地球峰会作为新世纪首次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大会,在人类环境与发展文明史上又谱写了新的篇章。大会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执行计划》,这表明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和忧虑过自己的家园。


  尽管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但由于人口多、发展速度快以及过去一些政策的失误, 因此环境与资源问题十分突出。近十年来, 我国政府和人民在环境与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96年,我国正式提出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 近几年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将生态环境建设列为主要内容。先后实施了一些重大的治理工程, 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沙源治理工程等。在环境污染治理上, 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如重点水域污染治理、关闭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等。可以说, 近十年是我国在环境治理上最为重视、投入最多的十年。不过,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累积性和长期性,决定了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会日益突出, 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要常抓不懈。


  焦点二


  还中华一片蓝天


  自工业化以来的200多年里, 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50%,全球平均温度因此升高了0.6度。全球气候转暖,导致蒸发量增大,降水量也相应大,但由于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 使得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进一步加剧, 而一些地区的洪水现象增加。同时热带、亚热带的海洋低气压气旋形成条件加强, 飓风灾害天气增多。各种制冷设备的发展, 氟利昂的长期大量使用, 导致大气中臭氧减少, 南极出现臭氧洞。


  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晚, 与发达国家相比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较小, 从这一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负有更大的责任。但近20多年来, 我国工业化发展较快, 燃料消耗急剧增加, 大气污染比较严重。根据国家环境监测结果, 全国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 2000年的排放量分别为1995万吨、1165万吨、1092万吨; 2001年的排放量分别为1948万吨、1059万吨、991万吨。从数据来看,2001年较200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有所下降, 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2.4%, 烟尘和粉尘排放量均下降了9%以上,但总量仍较大。因此,改善能源结构,提高大气质量是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


  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主要是由能源结构决定的,属于煤烟型污染。我国能源结构中有75%是由煤为原料组成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酸雨态势扩大,出现酸雨的城市占全国城市半数以上,从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南方。


  据统计,2001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三级及三级以下标准的城市各占1/3。全国城市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全国近2/3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并且近三成的城市超过国家三级,主要分布在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这与当地高能耗的产业结构和荒漠化的环境条件有关。


  随着小汽车走入中国百姓家庭,汽油消耗量急剧增加,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将会增加,城市交通污染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为此,我国已经将发展电动汽车和轨道交通作为今后交通发展战略,将会有效解决交通能耗污染问题。


  城市化带来人口聚集和污染加剧,为解决大城市能耗污染问题,国家在西部大开发 中把“西气东输”列为重要工程。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一些城市做了不少努力, 目前我国已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用氟利昂生产制冷设备的工艺, 改善能源结构已列为工作日程, 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汽车尾气已达欧洲一号标准, 北京等城市已开始实行欧洲二号标准。北方地区治理沙尘暴的工作已全面展开, 相信不久的将来祖国的天空会更蓝, 清新的空气更宜人。


  渴望清泉碧水


  我国水资源约2.8万亿立方米/年,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不足2200立方米,仅及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且水资源空间匹配欠佳,我国北方耕地占全国64%,水资源不足18%,地多水少,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刚好相反。目前有20%的城市供水困难。尤其是北方城市普遍缺水, 许多城市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 出现了“漏斗”形地陷56个, 面积达8.7万平方公里。水资源已成为我国北方工农业和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如同地表水分布一样, 地下水资源南丰北贫。占全国1/3面积的西北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和开采资源量分别为1125亿立方米/年和430亿立方米/年,分别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1/8左右。另一方面,我国用水方式落后,我国人均用水量约550吨,其中农业用水占总量85%,灌溉用水效率只有25%~40%,单位产品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可见,节水潜力较大。


  为解决北方用水问题,国家已开始实施南水北调计划,调长江水以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开源固然需要,但树立节约用水观念更重要。


  另一方面, 我国水资源污染也很严重。2000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94亿吨,并仍有45亿吨没有实现达标排放,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21亿吨,且处理率较低。因此,全国80%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2001年全国重点水质监测断面资料显示, 七大水系污染均比较严重, 一类至三类, 也就是较好的水质, 所占比例不到三成, 四类水质不到二 成, 五类和劣五类水质占一半以上。即使按干流统计, 一类至三类所占比例不到一半。 长江和珠江的水质较好, 长江以二类水质为主, 占八成, 珠江以二类和三类水质占主体,近八成。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水中含沙量增高,水质趋于恶化。全国大型湖泊污染也很重, 有半数以上的水质为四类以上较差的水体。但大型水库的水质总体较好, 以二类水为主, 部分为一类水体, 部分为三类水体。为治理水体污染问题,国家实施了淮河流域、太湖水体等大型水污染治理工程。


  目前,我国城市水体污染也相当严重,由于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许多城市尚未实现雨水与污水分离,城市污水直接排到河里,黑色河流恶气熏天。一些城区湖泊水体由于污染富氧化较为严重,湖中鱼类大量死亡。过去城里的涓涓清泉、湖边的鸟语花香亟待恢复。


  我国江河、湖泊污染原因, 一是农业的面状污染, 主要是农药、化肥等污染;二是城镇生活和工业生产的点状污染。改善水质状况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用有机肥料,利用生物措施解决农作物病虫害;积极筹措社会各方面资金,建立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城镇污水的处理力度。近些年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已十分关注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治理问题,一个旨在治理水污染的“碧水中华”计划正在酝酿实施。

[1] [2] 下一页


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http:/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交易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转让门户网站

【免责声明】此文章仅供读者作为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出于传递给读者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此文章来自于网络。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第一时间联系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进行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 中国环境|资源
【字体: TOP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资讯
  • · Rystad称全球已发现可采石油资源量增加50亿桶    (2025-11-01)
  • · 白云鄂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    (2025-11-01)
  • · 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第二批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2025-10-29)
  • · 锚定资源安全!国资委打响关键矿产资源保卫战    (2025-10-29)
  • · “地质一号” 卫星在轨 5 个月获突破 成功探测矿产资源    (2025-10-29)
  • · 亚洲铜芯·绿色未来——2025世界铜业会议(亚洲)聚焦资源安全与…    (2025-10-28)
  • · 阿尔德巴兰资源公司正式剥离勘探资产    (2025-10-28)
  • · 津巴布韦希尔赛金矿资源量估算结果超预期    (2025-10-27)
  • · 自然资源部:促进矿业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效协同    (2025-10-24)
  • · 自然资源部:鼓励矿企延伸产业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025-10-24)
  • 发表评论
    满意程度: 一般
    评论内容:
    矿业访谈
  • 达成长期战略合作 甘肃泰隆…
  • 2025年4月22日,日立建机销售(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CDC)迎接贵宾的到访:甘肃泰隆森… [详细]
  • 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负责人…
  •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决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详细]
    X关闭
    关闭

     

    0315-2738258 13303155855 工作日:8:00-23:00
    周 六:8:00-23:00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关注订阅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