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悉,近年来,稀土市场进入价格调整期,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对于国内稀土市场进行了战略整合,六大稀土集团相继建成。通过持续不断打击盗采盗挖,稀土行业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与此同时,地质环境的修复工作也加紧开展。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作为我国离子型稀土的主要产区,长期以来,由于开采工艺较为落后,加之环境意识淡薄,大面积稀土矿山生态地质环境被破坏。
为了更好地可持续利用稀土资源,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把赣州市作为全国唯一的稀土开发利用综合试点地区,利用中央资金对破坏的稀土矿山进行修复,目前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对于仍在生产的稀土开采矿点,赣州市也在全国率先开展稀土矿山开采环评试点工作,赣州稀土矿山整合项目(一期)环评也于同年通过了环境保护部的审批。
但和长期的生态环境损害相比,目前的修复进展和保护成效仍显不足。笔者在调研时有基层环保工作人员坦言,他对区域环境最大的担心就是修复后稀土矿山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这是因为,目前无论是学界研究还是正在实施的矿山修复,主要是一种地质环境修复,即对历史上由稀土池浸堆浸等“搬山运动”式开采工艺造成的矿山地质破坏进行土地平整。在残留的酸溶渣上覆土,最后在覆土上进行覆绿,种植脐橙等耐酸植物,从而使得山体重新恢复生机。同时,在下游设置拦截坝,防止水土流失。这种修复方式在保持水土、恢复地质方面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也存在明显漏洞,即没有对原有土壤、地下水和周边地表水进行跟踪监测,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缺乏科学研判。实际上,目前的修复方式虽然让部分矿区恢复了地质环境,但是并未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问题。在修复后的历史矿区仍然存在环境安全隐患,可能对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
目前在采的赣州稀土矿山中,堆浸池浸等落后开采工艺已被全部淘汰,代之以原地浸矿开采工艺。这种工艺与前两种工艺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在开采过程中对山体基本不构成破坏,避免了大面积地质损坏情况。然而,这种开采工艺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环境风险,那就是在开采过程中有大量高氨氮废水不可控地直接渗入山体,影响地下水和下游地表水的水质,对矿区周边流域的水质造成重大影响。 [1]
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http:/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交易、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转让门户网站
【免责声明】此文章仅供读者作为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出于传递给读者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此文章来自于网络。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第一时间联系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