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价暴跌击穿成本线 | 
      |
  | 
      |
2025年5月27日,长江现货1#钴均价报236000元/吨,单日暴跌2000元,连续5个交易日累计下跌6000元,创下年内最长连跌周期。 5月27日,A股钴概念板块暴跌1.22%,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4.19亿元,近5日累计净流出超19.2亿元,紫金矿业、洛阳钼业等龙头企业市值蒸发14%,创年内最大跌幅。期货市场更成重灾区:LME钴期货空头持仓占比飙升至67%,对冲基金利用“印尼产能扩张”与“固态电池替代”双重预期差发动逼仓,触发现货市场踩踏式抛售。 这种资本绞杀背后是结构性估值崩塌——洛阳钼业动态市盈率跌至7.2倍,较行业均值折价38%;华友钴业存货周转天数激增至45天,贸易商为回笼资金甚至以低于成本价8%抛售。某私募基金负责人直言:“钴板块已成空头提款机,23万元/吨是止损线,跌破后将触发200万吨级产能被动退出。” 二、资源安全“致命软肋”:98%对外依存下的地缘危局 中国钴产业正陷入“资源诅咒”: 刚果(金)垄断危机:全球73%钴矿供应集中于该国,但中资企业TFM铜钴矿采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谈判陷入僵局,刚果政府拟将采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使用费从3%提升至6%,直接冲击洛阳钼业230亿元年营收; 印尼技术反制:凭借红土镍矿湿法冶炼技术,印尼钴中间品到岸价仅15820美元/吨,较中国冶炼企业成本低37%,4月对华出口占比飙升至99%; 战略储备缺失:我国精炼钴产量占全球76%,但48%用于出口,国家战略储备体系尚未建立,面对价格波动毫无抗风险能力。 这种困境在欧盟碳边境税(CBAM)扩大至钴产业链后更显严峻:5月出口订单虽环比激增201%,但吨利润缩水28%至31119美元,出口溢价率从22%暴跌至8%。 三、循环经济“绝地突围”:技术革命重构成本逻辑 废旧电池提钴正成为破局关键: 技术突破:格林美建成全球最大钴回收基地,从三元电池中提取钴纯度达99.992%,成本较原生钴降低31%,锁定特斯拉、宝马10年长约; 政策催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理办法》强制要求2025年回收率超95%,催生年12万吨级二次钴资源市场; 成本碾压:再生钴综合成本仅4.2万元/吨,较火法冶炼降低60%,直接冲击洛阳钼业等传统厂商。 但技术代差仍在扩大:青海盐湖提钴突破氯离子残留瓶颈,量产成本压至4万元/吨以下,2026年商业化后将淘汰80%高成本产能。 四、应用赛道“冰火两重天”:需求结构深度重构 传统需求崩塌与新兴市场曙光并存: 崩塌端:3C领域钴酸锂需求因钛合金替代下降12%,四氧化三钴现货价单周暴跌1.08%至20.6万元/吨;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钠离子电池量产进度超预期,导致三元材料需求增速从28%暴跌至5%; 曙光端: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需求逆势增长9%,国产大飞机C929起落架用钴基合金国产化率突破70%;军工领域,电磁炮用超导材料带动高纯钴需求激增15%。 这种分化倒逼企业战略转型:寒锐钴业“氯化钴-四氧化三钴”短流程工艺量产成功,能耗降低42%,斩获华为、荣耀年度大单;而鹏欣资源等中小厂商产能利用率跌破40%,濒临破产。 五、全球博弈“三重绞杀”:技术、资本与资源的终极对决 技术路线生死赛:宁德时代镁离子电池若2026年商用,全球钴需求将减少8万吨/年;但固态电池延期可能带来2027年消费电子换机潮,高端钴酸锂价格或冲击30万元/吨; 地缘政策黑天鹅:美国拟将钴关税提高至28%,倒逼中企12亿美元押注墨西哥中转基地;印尼计划对钴中间品加征15%出口税,供应链外迁压力激增; 资本重构产业链:华友钴业178亿元打造“印尼红土矿-湿法冶炼-前驱体”一体化基地,将加工成本压缩至行业均值65%,开启“资源捆绑技术”的新竞争范式。  | 
      |
![]()  | 
          |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 |
| 关键字:钴 |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