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邦复产难解锡荒:全球锡市缺口1.5万吨 |
|
|
|
国际锡业协会(ITA)在LME亚洲周上抛出一则重磅消息:缅甸佤邦地区自4月底起全面恢复锡矿生产,产能逐步回升。这一动向看似为全球锡市注入一剂“强心针”——毕竟,2024年佤邦因战事停产曾导致全球锡矿供应锐减10%。然而,市场反应却出乎意料地冷静:LME锡价仅短暂回调后,便重拾升势逼近4万美元/吨大关。 尽管佤邦矿区重启,但分析师泼出一盆冷水: •政治风险阴云未散:当地军阀割据与地缘博弈仍存,生产中断风险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中国供应链“命门”暴露:作为全球最大精锡生产国,中国冶炼厂对佤邦矿源的依赖度高达30%,替代渠道匮乏令供应链脆弱性凸显; •缺口难填:即便佤邦产能完全恢复,2025年全球锡市仍预计维持1.5万吨缺口(ITA数据),相当于全球消费量的3.5%。更严峻的是,LME锡库存已降至20年低位,现货溢价持续走阔,显示市场“抢货”情绪未减。 【需求狂潮:新能源与电子业“吞噬”锡资源】 锡价高烧不退的底层逻辑,在于需求端的“爆炸式”增长: •新能源赛道:光伏焊带、电动车电池连接件对锡的需求年增速超15%; •电子行业:AI服务器、算力芯片用锡量激增,叠加消费电子复苏,形成双重驱动; •替代效应:铜价飙升迫使部分领域“以锡代铜”,进一步推高需求。 【锡价展望:高位震荡成常态,警惕“黑天鹅”冲击】 综合供需两端,锡价或呈现三大趋势: •短期波动:佤邦复产消息或引发价格回调,但幅度有限(预计5%-8%),因市场已提前消化利空; •中期上行:若印尼出口许可持续延迟、刚果(金)产能瓶颈难破,锡价有望在2025年突破4.5万美元/吨; •长期风险:地缘冲突、极端天气等“黑天鹅”事件,可能随时引爆新一轮供应危机。 【产业链警示:中国需破局“资源诅咒”】 中国作为全球锡消费龙头,正面临双重挑战: 上游卡脖子:对缅甸、印尼等资源国的依赖度过高,需加速海外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布局; 下游内卷:精锡加工费持续走低,企业需向高附加值领域(如半导体封装用锡)转型。 总结:锡,这场静默的能源革命“隐形战场” 从光伏板到数据中心,从电动车到AI芯片,锡正以“白色石油”的身份重塑全球产业链。佤邦复产或许能暂时缓解供应焦虑,但无法逆转资源争夺的大趋势。对于投资者而言,锡价波动既是风险,更是新能源时代不可忽视的“入场券”。 |
|
![]() |
|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 |
| 关键字:锡 |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