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重稀土“去中国化”迈出关键一步 |
|
|
|
近日,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宣布其马来西亚关丹工厂成功量产氧化镝,年产能达1,500吨,标志着中国以外首个规模化重稀土分离设施正式投产。这一突破直接挑战中国在重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此前全球90%以上的重稀土加工产能集中在中国,而镝、铽等元素对电动汽车电机、风力发电机及军工设备具有不可替代性。 产能规模:氧化镝1,500吨/年(占全球需求约12%)、氧化铽即将投产; 技术突破:实现钬、钐/铕/钆混合重稀土分离; 市场冲击:2025年一季度莱纳斯氧化镨钕产量1,509吨,同比下滑46%,但重稀土业务毛利率预计突破35%。 一、全球产业链重构:从“单一中心”到“双轨竞争” 1. 供应链安全争夺战升级 西方阵营突围:美国、日本通过莱纳斯项目构建“澳矿-马加工-美日应用”新链条,目标到2027年将中国重稀土依赖度从94%降至60%。 中国反制策略:加速推进江西赣南离子型稀土绿色开采技术,北方稀土锁定核能领域50-80吨镝合金长单,强化高端市场壁垒。 2. 技术标准分化 纯度竞赛:中国氧化镝纯度达99.999%,莱纳斯首批产品为99.95%,磁材性能差距仍需2-3年追赶; 成本博弈:马来西亚工厂分离成本比中国高18%,但美国《国防生产法案》补贴覆盖30%溢价。 3. 环境治理双标争议 放射性废料困局:莱纳斯工厂每吨重稀土产生15吨放射性废料,存储设施建设滞后引发当地抗议; 中国技术输出:徐光宪团队开发的铵盐抑制法可将铝杂质降低80%,但专利封锁使海外企业无法效仿。 二、地缘政治与经济博弈:新冷战下的资源暗战 1. 中美技术脱钩加速 美国布局:国防部承诺采购莱纳斯60%重稀土产量,特斯拉Model 3将采用“非中国”镝磁体; 中国反制:商务部拟将重稀土分离技术纳入《出口管制清单》,限制关键设备出口。 2. 东南亚资源争夺白热化 马来西亚战略摇摆:2024年对华稀土矿出口占比98%,现允许莱纳斯加工本土离子型稀土,触发中资企业撤离潮; 缅甸替代渠道:克钦邦矿区复产使中国重稀土进口缺口从45%收窄至25%,削弱莱纳斯原料成本优势。 3. 欧盟碳关税冲击 2026年实施的CBAM将稀土碳足迹纳入核算,莱纳斯工厂每吨碳排放比中国高40%,或面临27%附加税。 三、产业影响评估:短期震荡与长期变局 利多因素: 价格波动加剧:氧化镝现货价格或下探160-165万元/吨(较峰值跌18%),刺激磁材企业补库; 技术迭代加速:日本日立金属研发镝添加量降至0.8%的新合金,倒逼中国提升专利壁垒。 利空风险: 产能过剩隐忧:若莱纳斯达产,2026年全球重稀土过剩量或达3,200吨,引发价格战; 地缘政策突变:马来西亚大选若更迭执政党,可能重启中资工厂审批。
|
|
![]() |
|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 |
| 关键字:稀土 |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