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动员全厂各个部门、车间的全体职工,对质量及产品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保证我厂产品在质量、成本和效益三者之间取得最佳的结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质量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厂各部门全面协同配合。各部门在质量成本管理上,应按本办法规定的职能,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二章管理机构的设置 
   第三条质量成本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为搞好这项工作,决定建立以总会计师为首的质量成本管理中心,由“全质办”、财务科、技术科、服务科、科研所、销售科负责同志组成,定期开展质量成本分析研究。 
   第四条按照“归口管理、集中核算”的原则,由车间成本核算员、科室专(兼)职核算员负责本单位质量成本核算,财务科设专职质量成本会计负责全厂质量成本核算。质量成本核算程序,实行车间(职能部门)和厂部(财务科与“全质办”)两极核算体制。 
   第三章质量成本核算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第五条正确核算质量成本、质量收入和质量经济效益,降低控制质量过程的耗费,争取质量收入的提高,寻求增加质量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为提高质量管理提供信息资料。 
   第六条质量收入包括新产品研究收入、设计试制收入、生产质量收入、质量检验收入、销售质量收入、技术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第七条质量成本包括新产品试制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等。 
   第八条质量收益包括本期实观质量收益、潜在质量收益、质量社会效益等。 
   第九条质量成本核算要划清三个界限。即划清质量成本收益与非质量成本收益的界限;划清各种产品的质量成本与质量收益的界限;划清质量成本中实现收益与潜在收益的界限(或显见与隐含的界限)。按照我厂实际情况,确定质量成本开支范围为: 
   1.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所耗用的材料、办公费、差旅费及劳动保护费; 
   2. 质量检测的仪器、仪表、工量具购置、折旧和维护费用; 
   3. 产品、半成品、外购件和原材料的试验、检验、评审费; 
   4. 质量管理人员工资、附加费和部门经费; 
   5. 产品出厂前由于质量缺陷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等损失,包括废品损失、不合格品返修费用、产品降级损失、停工损失等; 
   6.“三包”费用及其有关折价损失与赔偿费用; 
   7. 用于质量管理的奖励支出与培训费; 
   8. 其他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费用。 
   第十条加强基础工作,各单位要根据质量成本核算的要求,健全原始记录与管理制度,把会计核算的原始记录统一起来,使预测、计划、控制和考核分析工作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 
   第十一条根据核算要求,建立统计台账,做好质量资料的统计与档案工作,以便形成完整的历史资料。 
   第十二条质量成本计划与控制是TQC 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工作质量的科学手段。故每季度均应由“全质办”牵头,财务科配合编制质量成本计划。 
   第十三条以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为控制对象,做到日常控制、事前控制和定期检查相结合,以班组为重点,进行工序控制,使质量、成本与效益达到最佳结合。 
   第四章核算方法 
   第十四条采用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实现(或显见)收支采用会计核算方法,对于潜在(或隐含)收支采用统计核算方法。对于质量成本,以会计核算为主,对于质量收入与收益,则以统计核算为主。 
   第十五条采用质量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相结合的形式,可不专设质量核算科目与账户。 
   第十六条实行质量成本核算与考核,促使质量成本下降,产品升级创优,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与市场占有率,扩大产品销售,给企业带来现实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计算质量成本的同时,还要计算质量收入和效益。一般主要采用统计核算方法。 
   质量成本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耗费,质量收入则是产品质量提高之所得,与相关指示比较,反映企业实现的和潜在的质量效益。质量效益计算表格式如下所示: 
   质量效益计算表 
  
  
  
   第五章质量成本的分析与考核 
   第十七条每月要进行一次质量成本分析,各车间、部门主要应对质量成本的各个项目发生额及其增减原因进行分析说明;财务科主要进行数据分析;“全质办”负责综合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是从质量成本绝对额的升降、项目构成的变化趋向,找出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通过构成分析与因素分析,观察变化趋势是否合理,明确变动影 响的因素,使之符合故障成本为最低值、鉴别与预防成本保持必要水平、两者变动值之和达到最大正值的要求。亦即符合质量成本最佳值的要求。 
    综合分析,要结合产品生产质量和质量成本的变化与联系,运用数理统计和TQC的基本方法,对影响产品与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行深入调查,应用排列图、对比图、趋势图及质量成本曲线图等,既可制订出提高产品与生产质量水平的具体措施,又可找到质量成本最佳区域以及降低质量成本的办法。 
   第十八条在厂长领导下,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改进产品质量,从而降低质量成本;总会计师组织质量成本核算工作;“全质办”负责TQC和质量成本工作的综合组织、监督和管理工作,制定质量和质量成本计划,并按月考核;财务科负责全厂质量成本核算,汇总编制质量成本报表。 
   第六章质量成本报表(略) 
   第七章附则(略) 
   X X 第三机床厂 
   X X X X 年X 月X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