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错蠕变的概念 | |
| 
 | |
| 
 
 恢复作用 
 这是高温下的一种变形机制,当温度 T > 0.63 Tm(Tm为 熔融温度)时,恢复作用显得重要起来,位错可以比较自由地扩展并且从一个滑移面攀移到另一个滑移面。从而符号相反的两个位错可以通过攀移而互相湮灭(下图);符号相同的位错可以重新排列成位错壁,而将一个晶粒分隔为亚晶粒。亚晶粒之间在晶格方位上有一轻微差异,而亚晶粒内部位错密度降低,使变形能继续进行(图)。这种现象称为多边形化作用。在显微镜单偏光下观察仍为一个晶粒,在正交偏光下观察可以看到相邻亚晶粒间的消光位有几度之差。 
 
 A、B 的上部表示晶内的许多位错通过滑移和 攀移重新排列而形成亚晶粒边界 A、B 的下部表示塞积的位错通过攀移而越过障碍,消除堆积的位错 动态重结晶作用 
 在初始变形晶粒边界或局部的高位错密度处,储存了较高的应变能,在温度足够高的条件下,形成新生的重结晶颗粒,使初始变形的大晶粒分解为许多无位错的细小的新晶粒。如果大晶粒还没有分解完,就形成了核幔构造(如图)。动态重结晶颗粒与亚晶粒之差别在于相邻小晶粒之间的光性方位差别大(10°-15°以上),因此,在正交偏光下,晶粒之间界线明显。由于这种初始重结晶的晶粒是从各个孤立的晶核彼此面对面地生长,晶粒间的界面生长的速率受新老晶粒间的方位差和老晶粒内位错密度的控制,因此,当新晶粒互相接触时常成不规则的犬牙交错状边界。在其后的正常晶粒生长时(静态重结晶),趋向于降低晶粒的表面能,而使晶粒变大,边界变平,形成多边形晶粒和面角为120°的三结点。这时如果应力继续作用,就会使新生的晶粒又受到变形而细粒化。因此,在应力作用下的重结晶是一种动态重结晶。 
 
 核墁构造 | |
|  | |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 |
| 关键字:晶体滑动|概念|简介|恢复作用|动态重结晶作用| |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