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带电作业用遮蔽罩               GB12168-90
 Protective cover for live working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01-18批准                            1990-08-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带电作业用遮蔽罩的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以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电压等级10kV及以下电力设备上进行带电作业时,在常规环境 条件下所采用的各类结构型式的遮蔽罩。
 2 引用标准
 GB311.2~311.6 高电压试验技术
 GB1408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工频击穿电压、击穿强度和耐电压试验方法
 GB2900 电工名词术语
 3 术语
 本标准所使用的名词、术语符合GB2900的规定。
 本标准还使用了以下专门术语:
 3.1 遮蔽罩(护罩)protective cover
 由绝缘材料制成、用于遮蔽带电导体或非带电导体的保护罩。
 在带电作业用具中,遮蔽罩不能起主绝缘作用,它只适用于在带电作业人员 发生意外短暂碰撞时,即擦过接触时,起绝缘遮蔽或隔离的保护作用。
 3.2 遮蔽罩的保护区 electric protective zone
 对不同形式的遮蔽罩,当施加所规定的试验电压时,既不发生击穿也不发生 闪络的那一部分遮蔽罩外表面。
 3.3 绝缘遮蔽系统 insulating cover system
 由一组同一电压等级的不同类型遮蔽罩连接组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连续扩 展的绝缘遮蔽保护区域。
 4 产品分类
 4.1 类型
 根据遮蔽对象的不同,遮蔽罩可以为硬壳型、软型或变形型,也可以为定型 的或平展型的。根据遮蔽罩的不同用途,可分为不同类型,主要有:
 导线遮蔽罩(又称导线的绝缘软管):用于对裸导线进行绝缘遮蔽的套管式护 罩。
 耐张装置遮蔽罩:用于对耐张绝缘子、线夹、拉板金具等进行绝缘遮蔽的护 罩。
 针式绝缘子遮蔽罩:用于对针式绝缘子进行绝缘遮蔽的护罩。
 棒形绝缘子遮蔽罩:用于对绝缘横担进行绝缘遮蔽的护罩。
 横担遮蔽罩:用对于铁、木横担进行绝缘遮蔽的护罩。
 电杆遮蔽罩:用于对电杆或其头部进行绝缘遮蔽的护罩。
 套管遮蔽罩:用于对开关等设备的套管进行绝缘遮蔽的护罩。
 跌落式开关遮蔽罩:用于对配电变压器台的跌落式开关(包括其接线端子)进行 绝缘遮蔽的护罩。
 隔板:用于隔离带电部件、限制带电作业人员活动范围的绝缘平板护罩。
 绝缘布:用于包缠各类带电或不带电导体部件的软形绝缘护罩。
 特殊遮蔽罩:用于某些特殊绝缘遮蔽用途而专门设计制作的护罩。
 4.2 系列
 按电力设备的运行电压等级划分遮蔽罩的系列。
 系列1--S3用于3kV及以下电力设备;
 系列2--S6用于6kV电力设备;
 系列3--S10用于10kV电力设备。
 5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5.1 材料
 遮蔽罩应由吸湿性小的人工合成的硬质(或软质)绝缘材料制成。在满足电气与 机械性能的条件下,应使用比重最小的材料制作。
 遮蔽罩所使用的绝缘材料,其技术性能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应具有合格证 书。
 如使用表面经过加工处理(如加涂绝缘涂料等)的绝缘材料,应加以说明。
 5.2 外观与尺寸检查
 对每个试样必须逐个进行审视检查,从外观上检查整体和附件装置的缺陷及 其尺寸。
 5.2.1 整体外观与尺寸
 遮蔽罩可以是硬壳的,也可以是软形的,应适于遮蔽被保护部分,并且有阻 碍人体直接接触带电体或接地体的功能,其长度一般不应超过1.50m。在满足所 需要的电气特性情况下,其余尺寸要减到最小。
 遮蔽罩的保护区应有清晰、明显且牢固的标记。
 对于所有能够以一个端部连接起来使用的遮蔽罩,应便于进行组装、互相连 接,从而能构成一个绝缘遮蔽系统。在其保护区域内应不出现间隙,遮蔽罩连接 处应能承受住一个完整的遮蔽罩同样的电气试验。
 5.2.2 安装配件
 所有遮蔽罩应能用绝缘杆来装设,遮蔽罩应设有提环、孔眼、挂钩等部件。
 安装用绝缘杆应与遮蔽罩配套。
 5.2.3 闭锁装置
 遮蔽罩应适当配有一个或多个闭锁部件,防止使用中在外力作用下突然脱 落。
 闭锁部件应便于闭锁开启。
 闭锁部件的闭锁和开启应能用绝缘杆操作。
 5.2.4 通用性
 在绝缘遮蔽系统中,各个遮蔽罩之间相互连接的端部必须是可通用的。
 5.3 工艺要求
 遮蔽罩的主体应具有光滑的表面,其内表面与外表面均不允许有小孔、接缝 裂纹、浮泡、破口、不明杂物、磨损擦伤、明显机械加工痕迹等表面缺陷。
 5.4 模拟装置试验
 试验包括两个阶段环境条件,第一阶段环境条件为4h/70℃;第二阶段环境 条件为4h/-25℃。
 先由人工气候室取出3件送检试样,进行检测和观察其变形情况。然后在每 一个阶段环境条件后进行10次连续的模拟使用状态装配操作。
 试验应在试样自人工气候室取出后2min内进行。
 试样应有承受此种试验的机械强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应不发生形变,装配 操作后应不发生损伤、断裂或裂纹痕迹,并能承受下列程序的机械试验检验。
 5.5 低温机械试验
 试验前先进行低温环境处理,将试样送入人工气候室,环境条件为4h/0℃。
 5.5.1 软形遮蔽罩折叠试验
 在试样进入环境条件的同时,将厚度为5mm的2块塑料板也同时放入,一块 面积为100mm×100mm,另一块面积应大于试样。
 把试样及塑料板自人工气候室取出后,2min内将试样对等折叠,并使折线置 于两块塑料板之间,在上面那块100mm×100mm塑料板之上加质量为10kg的重 块(见图1),30s后检查折叠处应无裂痕。
 然后将试样及塑料板放入人工气候室,环境条件为15min/0℃。重复上述过 程,使在4个方向上都接收低温折叠试验(见图2)。
 图1  冷折叠示意图
  1-冷折叠处;2-塑料板,尺寸100mm×100mm;
 3-塑料板;4-重块,质量10kg;5-试样
 图2 软绝缘板折叠方向
  X-X、Y-Y-折叠方向
 5.5.2 硬质遮蔽罩耐冲击试验
 把试样自人工气候室取出后,2min内按照附录A(补充件)进行冲击试验,试 验可选定方案Ⅰ或方案Ⅱ进行,两种方案具有同等效力。
 试验冲击的能量为20J。
 试验设备见附录A(补充件)。
 试验中,试样位置应使其最脆弱部分,特别是接缝部分承受重锤冲击,冲击 的位置可选在几个点上,一点只冲击一次。在进行下一次冲击前,仍然需进行低 温条件15min/0℃的处理。
 试验结果,冲击处必须无裂痕、无明显损伤,但出现直径小于5mm凹痕不算 失效。
 5.6 绝缘表面工频耐压及泄漏试验
 试验电压波形、试验设备、试验条件与试验程序应符合GB311.2~311.6及 GB 1408的有关规定。
 试验接线原理见图3,其布置及试验槽形电极见图4、图5。
 图3  试验接线原理图
  AT-调压器;T-试验变压器;R1、R2-保护电阻;
 B-开关;S-放电间隙;Cx-试验电极及试样
 图4  试验布置图
  1-试验高压引线;2-槽形电极;3-试样(导线遮蔽罩);
 4-支柱绝缘子;5-高压电晕环形电极
 图5  试验槽形电极
  1-塑料绝缘垫;2-试样高压侧;
 3-铝板接地电极,尺寸500mm×500mm ×3mm;
 4-间隙,距离25mm;5-试样接地侧;6-屏蔽导线,接于电流表
 注:槽形电极开口尺寸自定。
 5.6.1 一般试验条件
 试验区环境应处于标准大气条件下,或者控制在t为18~28℃,RH为 45%~75%条件下。
 试验前,每一试样应用适用的溶剂(如三氟三氯乙烷溶剂)擦净,并在空气中暴 露15min,以保证溶剂完全挥发。
 试验应在3件试样上进行。每件试样应保证得到长300mm、宽70mm的平展 部分。
 如果某些试样不规则,其高度与平展表面差不超过40mm时,仍认为有效。
 如果得不到300mm长的试样时,可按能够得到的实际长度作为试样长度,试 验电压按下式确定:
 式中 U--换算至实际长度的试验电压值,kV;
 --规定的试验电压值,kV;
 L--试样实际长度,mm。
 5.6.2 受潮前表面工频耐压及泄漏试验(干试验)
 试验前,预先将试样置于试验区24h,以适应试验环境。
 在试样上距离为300mm的两电极间,施加工频有效值电压100kV,持续时间 1min,测量并记录试样的泄漏电流I1。
 试验中3件试样均应不出现闪络或击穿。试验后,试样各部分应无灼伤、无 发热现象,泄漏电流I1不大于20μA。
 5.6.3 受潮后表面工频耐压及泄漏试验
 将已通过干试验的3件试样,置于环境条件168h/23℃/93%中处理,然后在 试验区域的环境条件下,在15~30min内,按5.6.2条规定施加试验电压,进行 受潮后工频耐压试验,同时测量并记录试样的泄漏电流I2。
 试验中,3件试样均应不出现闪络或击穿。试验后,试样各部分应无灼伤、 无发热现象,泄漏电流I2不大于60μA,或I2≤I1 +40μA。
 5.7 绝缘耐电压试验
 试验电压波形、试验设备、试验条件及试验程序按5.6条。
 5.7.1 一般试验条件
 把3件试样浸于自来水中进行预处理,环境条件为16h/23℃/浸水。然后用干 布将试样内外表面擦干,并于试验区进行试验。从试样取出到试验完毕不应超过 5min。试验区环境条件应为标准大气条件,或者控制在t=18~28℃,RH=45% ~75%条件下。
 对于功能类型不同的遮蔽罩的试样,应使用不同形式电极,使试样在模拟网 络的部件器具上接收试验。
 遮蔽罩遮蔽的内部是高压电极(导线、绝缘子等),为一金属芯棒,并置于遮蔽 罩内中心处,如图6所示。
 遮蔽罩外部电极为接地电极,由导电材料(如金属箔或导电漆等)制成,应分布 在整个遮蔽罩保护区内。接地电极任两点间表面电阻应小于100Ω。
 对于软形遮蔽罩,其试验电极如图7所示。
 图6  硬质遮蔽罩试验电极
  1-接地电极;2-金属箔或导电漆,分布在遮蔽罩保护区内;
 3-高压电极
 图7  软形遮蔽罩试验电极
  1-试验电极;2-软形遮蔽罩
 5.7.2 试验方式
 在试验电极间,按表1规定施加工频有效值电压,持续时间1min。
 试验接线原理见图8。试验中,3件试样均应不出现闪络和击穿。试验后, 试样各部位应无灼伤、无发热现象。
 图8  试验接线原理图
  AT-调压器;T-试验变压器;R1、R2-保护电阻;
 B-开关;S-放电间隙;-试验电极与试样
 表1
 
 5.8 绝缘遮蔽系统的组合试验
 功能类型不同的单个遮蔽罩组成一个绝缘遮蔽系统使用时,应进行组合试验。
 如果组成绝缘遮蔽系统的不同类型遮蔽罩来自同一生产厂家,则此项试验由 生产厂家进行。
 如果组成绝缘遮蔽系统的不同类型遮蔽罩来自不同生产厂家,则此项试验由 使用单位进行。
 5.8.1 组合安装操作
 在模拟设备上进行组装操作试验。操作应简便,搭接部分配合应得当紧凑、 无卡壳死点现象,闭锁应良好。
 操作安装示例见图9。
  图9  遮蔽罩组合安装示例
 5.8.2 电气试验
 在组合状态下,按5.6条和5.7条进行。试验电压应加在整个绝缘遮蔽系统 间,包括接合部位在内。
 6 检验规则
 6.1 型式检验
 制造厂家对定型前的产品,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程序进行型式检验。
 如改变定型产品所使用的材料或改变制作工艺,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的性能 时,应重新进行型式检验。
 为了通过型式检验验证产品的性能,制造厂家应提供3套完整的成品试样作 为一个试验单元。不同类型的成品试样,按类型作为单元分别进行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所包含的试验项目为本标准所规定的全部项目,见表2。
 表2
  注:“0”表示执行,“-”表示不执行。
 任一试样在任一试验中未通过,则认为产品不合格。
 试样的型式检验应由相应的试验单位进行。
 6.2 出厂检验
 该检验由生产厂家进行,如用户提出要求,可亲自参加监督。
 按5.2条规定,应对每一个产品逐个检查外观和尺寸,并对每一个产品逐个 进行5.6条和5.7条规定的电气试验。
 在执行5.7条时,可不进行浸水预处理。
 应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样机械试验。在批量中随机选取5件产品作为试样,5.5 条进行。试验中如发现有1件试样不合格,则需加倍抽样试验,如仍有不合格 者,则该批产品不合格。
 出厂检验所包含的试验项目见表2。
 产品出厂时,应对每件产品出具试验合格证,包括试验数据和结论、试验日 期和试验人员。
 6.3 附加试验
 6.3.1 由供需双方协议,用户在接收产品时,可对个别项目或部分产品进行重复抽 样试验检查,用户也可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电气与机械性能试验,以对材料特性 进行验证。
 6.3.2 经双方同意,可对交付使用的全部或部分产品进行本标准未加规定的附加试 验。
 6.3.3 对应用于非常规环境条件的特殊性能遮蔽罩,包括耐高温、耐低温、耐臭 氧、耐腐蚀的遮蔽罩,其附加试验可代替本标准相应试验项目的环境条件。
 7 标志与包装
 7.1 标志
 7.1.1 产品标志
 7.1.1.1 凡符合本标准的遮蔽罩,必须有下列标志:
 a.商标;
 b.产品名称;
 c.产品型号(包括系列号);
 d.制造日期;
 e.制造厂名。
 7.1.1.2 标志应能耐久,并且不损害遮蔽罩的质量。一般不采用移动标签。
 标志耐久性的检验是通过擦洗进行的。先用在肥皂水里浸泡过的无麻布,在 标志上摩擦1min,接着用在汽油中浸泡过的无麻布,在标志上再摩擦1min。试 验结束后,标志必须保持清晰。
 7.1.2 包装标志
 在包装箱上应有如下标志:
 a.产品名称;
 b.型号与规格;
 c.数量与质量;
 d.出厂日期(年、月):
 e.厂家名称及地名。
 7.2 包装
 单件产品应用防潮的塑料袋或其它防潮材料包装,产品之间应垫纸板,整个 包装箱应牢固。
 在包装箱上应标出“防潮”、“严防碰撞”等字样或图样。
 在包装箱内应附有出厂试验合格证、产品说明。
 附 录 A
 机械冲击试验
 (补充件)
 A1 方案Ⅰ
 冲击摆具有一个可绕水平轴转动的摆动臂,在其上固定着一个打击锤。重依 靠重力可以在一个铅垂面上作惯性运动,摆动臂由外径φ9mm、内径φ8mm之 钢管作成,并有以下部件。在上部为一固定用部件并有摆动轴,摆动臂长度可 调,而冲击摆则仅能在与试验装置的支持结构面相垂直的平面内运动。在其另一 端有一固定重锤的结构,见图A2。重锤硬度为洛氏硬度100HRB,图中未出示 之尺寸由重锤质量确定。钢管的长度能使重锤到摆动轴的距离达到1m,见图A1。
 图A1  冲击试验用摆及摆动臂
  (a)试验用摆;(b)摆动臂
 1-可调摆动轴;2-框架;3-摆动臂;4-重锤;5-试样
  图A2  重锤
 被试材料与重锤的位置应互相配合,以使重锤运动轨迹与通过摆动轴的垂直 平面之交点和冲击点相重合。如被试件表面是平的,则这个垂直平面应与其表面 重合;如被试件表面是弯曲的,则此垂直平面与其相切于冲击点。
 被试件所承受的冲击力由重锤质量和落下高度确定。落下高度即为重锤原始 位置与冲击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A2 方案Ⅱ
 本方案利用聚氯乙烯塑材冲击试验用的器具来进行遮蔽罩的冲击试验,其原 理为使遮蔽罩承受由已知高度落下的重物的冲击。
 试验用器具包括一个在具有很小摩擦阻力的导杆上垂直下落的重锤,其高度 H最大可以变化到2m,其质量最大可以变化到7.5kg。
 试样被固定在一个大的钢铁板上,重锤能垂直的打击在试样的表面上。重锤 与试样接触的部分是一个半球形钢铁头部,其半径为12.5mm,见图A3和图A4。
  图A3  试验用器具                      图A4  重锤
 
 选择重锤的质量和落下的高度以获得试验主遮蔽罩时的20J的冲击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大连电业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