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5253


当前位置: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网首页矿业学堂行业标准电力标准 → 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试验方法

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试验方法

http: 时间:2009/3/13 9:52:53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19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试验方法             UDC 614.89


  GB6568.2-86


  Test procedure of screen clothes


  for live working


  国家标准局1986-07-02发布                                1987-07-01实施


  本标准为带电作业用屏蔽服的专用试验方法,需与GB6568.1-86《带电作 业用屏蔽服》配合使用。


  1 衣料试验方法


  1.1 屏蔽效率试验


  1.1.1 主要设备


  a.一台频率为50Hz、电压有效值为600V的正弦电压发生器(波形符合GB 311.2~311.6-83《高电压试验技术》的要求);


  b.一个按图1制造的黄铜电极,内装2MΩ负载电阻,总质量为3kg;


  图1 衣料屏蔽效率试验电极装置


  1-上盖;2-屏蔽外壳;3-固定电缆螺孔;4-电缆连接测量仪表;


  5-接地螺母;6-屏蔽电极;7-绝缘板;8-接收电极;R-负载电阻


  c.一台输入阻抗大于10MΩ的电压测量仪器(电压表或示波器);


  d.一台量程为600V的电压表;


  e.一块直径为400mm、厚度为5±0.5mm的橡胶板,其表面硬度为肖氏级 60~65度;


  f.一块直径为300mm并带有接线柱的镀铬黄铜板;


  g.一块直径为400mm的圆形绝缘板。


  1.1.2 试样


  1.1.2.1 取样


  试样可在大匹布料处剪取。如需在大匹头上剪取时,则必须离开布端至少2m 以上处取样。


  试样的中心点必须在样品布料的45度对角线上,试样上不得有影响试验结果 的严重疵点及整理剂浸轧不匀等。试样面积根据试验操作要求决定。


  1.1.2.2 试样的准备


  在样品布上距布边至少50mm处剪取尺寸为180mm×180mm的方形试样, 共计3块。


  1.1.2.3 试样的处理


  试验前需将试样放置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45%~55%的环境中 24h以上,以适应试验环境。


  1.1.3 试验条件


  试验需在温度为23±2℃及相对湿度为45%~55%的环境中进行。


  1.1.4 试验安装


  1.1.4.1 将下列部件按顺序放置在一个水平支架上:


  a.直径为400mm的圆形绝缘板;


  b.直径为300mm的圆形金属板;


  c.直径为400mm的合成橡胶板;


  d.最小尺寸为120×120mm的试样;


  e.电极装置(放置位置不允许超出试样边缘)。


  1.1.4.2 将下列端子连接在一起并接地:


  a.电压发生器的低压端;


  b.电极装置的接地部分;


  c.电压表的低压端。


  1.1.4.3 将下列装置连接在一起并对地绝缘:


  a.电压发生器的高压端;


  b.直径为300mm的金属板的连接柱;


  c.电压表的高压端。


  1.1.5 试验程序


  a.在没有试样的情况下,将频率为50Hz的600V电压有效值施加到测量设备 的高、低压部分之间,在测量仪表上读出电极输出端的电压值,此值即为基准电 压,用符号表示;


  b.取出电极装置,将试样紧贴在电极下面压平,并按1.1.4.1条所述的顺序同 时放入试验装置中,读出电极输出端的电压值,用符号U表示。


  1.1.6 试验结果


  取3块试样屏蔽效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衣料的屏蔽效率。


  屏蔽服衣料的屏蔽效率必须大于标准规定值。


  屏蔽效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SE--屏蔽效率,dB;


  --基准电压(没有屏蔽时),V;


  U--屏蔽后的电压值,V。


  1.1.7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衣料的型号、名称、制造厂和制造日期;


  b.试样的形状、尺寸和数量;


  c.试样处理条件;


  d.试验设备的名称、型号和规格;


  e.试验数据和结论;


  f.试验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g.试验日期及试验人员。


  1.2 衣料电阻试验


  1.2.1 主要设备


  a.一台直流稳压稳流电源,其输出电压为10V,负荷电流为2A;


  b.一台精度为0.2级直流双臂电桥;


  c.一个圆柱形四端环形电极,其4个圆环用厚度为15mm的有机玻璃圆盘装配 在一起,底面加工成同一水平面,并镀以5μm厚的黄金。电极总柱高为 53mm,有效测试面是一个内圆直径为44mm、外圆直径为114mm、宽为35mm 的环形面。电极材料选用黄铜,自质量2.8kg,附加质量20kg(电极尺寸详见图 2,电极附加重块尺寸见图3)。


  图2  衣料电阻测量电极


  1-中心圆柱形电极;2、4、5-环形电极;3-有机玻璃绝缘板;
  6-与试样接触的水平表面;7-定位螺丝;8-接线柱


  图3  衣料电阻测量电极附加重块


  1、2-铸铁材料附加重块;3-有机玻璃绝缘板


  1.2.2 试样


  a.在样品布上距布边至少50mm处剪取尺寸为240mm×240mm的方形试样, 共计3块;


  b.取样方法同1.1.2.1条;


  c.试样的处理同1.1.2.3条。


  如系使用中的旧衣服,则在衣服不同部位测试,不必剪样。


  1.2.3 试验条件


  试验应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45%~55%的环境中进行。


  1.2.4 试验程序


  a.连接双臂电桥与测量电极之间的连接线,电极内、外两个圆电极为电流端, 中间两个圆电极为电压端;


  b.将试样用绣花框绷平以尽量减少试样折皱,然后放在光滑平整的绝缘板 上,绝缘板上垫有5mm厚毛毡;


  c.测量电极放在试样上,使之接触良好,然后将电极附加重块20kg压在电极 上。此时电桥指示值即为测量的电阻值。


  每块试样分别在5个不同位置测试,3块试样共测得15个数据。


  1.2.5 试验结果


  在3块试样的15个测试数据中去掉最大读数值及最小读数值,取中间的13 个读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衣料电阻值。


  屏蔽服衣料电阻值必须小于标准规定值。


  1.2.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同1.1.7条。


  1.3 衣料熔断电流试验


  1.3.1 主要设备


  a.一个用绝缘材料构成的电极支撑架(见图4),用来固定测试电极和试样;


  图4  衣料通流容量试验装置


  1-电极;2-绝缘支撑架


  b.4块用3mm厚的黄铜板做成的测试电极板,在电极支撑架的两端各由2块 电极板构成测试电极。每块电极板的尺寸为20mm×90mm,与试样的接触面积 为20mm×20mm。电极极板表面要求光滑平整;


  c.一台输出电流为0~100A的大电流发生器;


  d.一台容量为1kVA的交流稳压电源;


  e.一台量程为0~100A的交流电流表;


  f.一只秒表;


  g.一个防风试验柜,尺寸见图6。


  1.3.2 试样


  a.在样品布上距布边至少50mm处,分别按经向和纬向各剪取3块尺寸为 200mm×25mm的矩形试样,共计6块,然后精确修整边纱,使其宽度为20mm( 公差为1/2根);


  b.取样的方法同1.1.2.1条;


  c.试样的处理同1.1.2.3条。


  1.3.3 试样安装


  将试样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测试电极的两块铜板之间,铜板两端用直径为 10mm的螺栓固定,如图3所示。


  将安装好试样的电极支撑架置于防风试验柜中,试验柜放在温度为23±2 ℃、相对湿度为45%~55%的环境中。


  1.3.4 试验程序


  1.3.4.1 对A型衣料的试样,先加3A试验电流,停留5min以后,按每级1A试验 电流分阶段上升,每阶段停留5min,直至试样熔断为止。记录试样的熔断电流和 熔断时间,并记录各阶段的试样变化情况。


  1.3.4.2 对B型和C型衣料的试样,先加10A试验电流,停留5min以后,按每级 5A电流分阶段上升,每阶段停留5min,直至试样熔断为止。记录试样的熔断电 流和熔断时间,并记录各阶段的试样变化情况。


  1.3.5 试验结果


  取6块试样熔断电流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衣料熔断电流。


  衣料熔断电流必须大于标准规定值。


  1.3.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衣料的型号、名称、制造厂和制造日期;


  b.试样的形状、尺寸和数量;


  c.试样处理条件;


  d.试验设备的名称、型号和规格;


  e.试验数据和结论,试样的变化情况;


  f.试验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g.试验日期及试验员。


  1.4 耐电火花试验


  1.4.1 主要设备


  a.一台76-1型电火花真空检测器,其工作电压为220±20V,电源频率为 50Hz,输入功率不大于60W,火舌长度不小于25mm;


  b.一块直径为140mm的圆盘形平板电极;


  c.一块秒表。


  1.4.2 试样


  a.在样品布上距布边至少50mm处剪取尺寸为180mm×180mm的方形试样, 共3块;


  b.取样的方法同1.1.2.1条;


  c.试样的处理同1.1.2.3条。


  1.4.3 试验程序


  a.将试样置于圆盘形平板电极上固定,使试样平整舒展不起皱,并将该圆盘形 平板电极接地;


  b.将电火花真空检测器的发射极置于与平板电极垂直的位置,试样距电火花 发射嘴的距离为6±1mm;


  c.启动电火花真空检测器并开始记时,2min以后停止电火花,记录试样变化 情况并测出炭化破坏面积。


  在每块试样上测试5个点,3块试样上共测试15个点。要保证燃弧部分离试 样边缘20mm以上,每点间隔40mm以上。


  1.4.4 试验结果


  a.试样在电火花的作用下应无明火蔓延,仅炭化;


  b.取15个测试点的炭化破坏面积的算术平均值来表征衣料的耐电火花性能, 单位为mm2;


  衣料耐电火花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规定;


  c.试验数据处理,允许最大相对误差不大于平均值的20%。最大相对误差以 百分数表示,并按下式计算:


  当计算结果超过允许相对误差时,去掉误差最大的观察值,然后将剩余的观 察值再按上式计算直至符合规定为止。舍去的观察值的个数不得超过测试点数的 40%,否则应重新取样试验。


  1.4.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同1.3.6条。


  1.5 耐燃试验


  1.5.1 主要设备


  1.5.1.1 试验柜


  试验柜由1.5mm厚的钢板构成,柜内壁涂成黑色。


  试验柜的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  试验柜外形图


  图6  试验柜加工图


  1-通气孔


  a.柜的前后两面由两块钢板组成,分别开有尺寸为116mm×440mm(高×长) 通气孔一个;


  b.柜子的前面一块钢板的通气孔的上部装有一个玻璃门,以供进出和观察;


  c.柜子的顶板开有一个直径为200mm的孔,一块尺寸为300mm×300mm的 钢板架设在此孔的上方,构成挡板;


  d.在试验柜中安装一副垂直固定的试样夹具,夹具的下端距离柜内底部约 110mm。


  1.5.1.2 试样夹具


  试样夹具用于试验中夹紧试样,它由两部分组成,如图7所示。


  图7 试样夹具


  1-夹具支撑件;2-固定棒;3-活动棒;4-试样


  a.一个夹具支撑件“1”,其上固定有两根厚度为5mm、相距150mm的金属 棒“2”;


  b.两根厚度为5mm的活动金属棒“3”,用卡钳或钢夹固定在金属棒“2” 上。棒“2”和棒“3”之间夹上试样,以达到很好地悬挂试样的目的。


  1.5.1.3 附件


  a.标准点火布样,其成分为65%聚脂、35%棉纱,比重为110g/m2左右,为未 漂白且未经修整的平纹聚脂棉纱织物;


  b.卡钳或钢夹两个;


  c.秒表一只;


  d.尺寸为600mm×350mm反光镜一块,将其放在试验柜内的后壁上,用以 观察试样背面的燃烧情况。


  1.5.2 试样


  a.在样品布上距布边至少50mm处,分别按经向和纬向各剪取3块尺寸为 300mm×190mm的矩形试样,共计6块,在固定到试样夹具上以后,其试验面 积为300mm×150mm;


  b.取样的方法同1.1.2.1条;


  c.试样的处理同1.1.2.3条。


  1.5.3 试验程序


  1.5.3.1 准备标准点火布样


  a.剪取一块尺寸为80mm×25mm的聚脂-棉纱条,其长度方向与经纱方向一致;


  b.将该聚脂-棉纱条在长度方向上折叠成尺寸为20mm×25mm的长方块,两 端折叠在里面。


  1.5.3.2 夹紧标准点火布样


  如图8所示,将标准点火布样夹在试样下端的中间,夹子成水平状固定,使 标准点火布样在试样的前后两侧各有2层,并使标准点火布样的末端比试样的下 端低10mm。


  图8  标准点火布样安装图


  1.5.3.3 耐燃试验


  先将试样固定在垂直吊挂在试验柜内的试样夹具上,使其下端与夹具的下端 在同一水平线上,且标准点火布样必须与夹具的2根垂直棒的距离等同;然后划 一根火柴,将标准点火布样下端的中间点着(点火时间为2s),立即起动秒表并关 上试验柜的玻璃门;标准点火布样正常燃烧25~35s,观察试样在试验期间的燃 烧情况,并记录以下结果:


  a.熔断情况;


  b.变形情况;


  c.冒烟情况;


  d.待试样上的明火消失时,记录下明火燃烧时间;


  e.待试样上的残留余辉熄灭时,即记下试样阴燃的时间;


  f.取下试样,将其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45%~55%的环境中放置 15min以后,测量圆锥形烧焦处的高度,即为炭长;


  g.测量烧坏面积:用剪刀剪去烧坏或熔化的部分,然后将该试样放在样品 上,使其保持形状与样品一样,将烧坏部分描在方格计算绘图纸上,用换算法或 几何测量面积的方法来测量烧坏部分的面积。


  1.5.4 试验结果


  试验所取的6块试样均须满足下列条件:


  a.试样的烧坏面积不得大于标准规定值;


  b.试样的烧坏面未扩散到试样夹具的垂直部位,同时也未扩散到试样的上端 边缘,即试样的炭长不得大于标准规定值。


  1.5.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同1.3.6条。


  1.6 耐洗涤试验


  为了确保在多次洗涤以后,屏蔽服的电气性能和耐燃性能不会出现过分的损 坏,必须采用下述方法进行洗涤。如果不适用这种方法洗涤,制造厂必须相应地 作上标记,并注明所采用的洗涤方法。


  1.6.1 主要设备


  1.6.1.1 洗衣机


  洗衣机应具备以下技术条件:


  a.洗衣机的正常搅拌速度为300~500r/min,每个方向交替旋转30s;


  b.洗涤时间的调节在0~15min之间,最小调节时间为1min;


  c.脱水速度:正常情况下为940~1450r/min。


  1.6.1.2 洗涤剂


  采用的洗涤剂不得含有漂白剂。


  可采用国产30型洗涤剂。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可参照IEC456《家用电气洗 衣机性能的测定方法》附录1表Ⅱ中规定的“标准洗涤剂”中的无过硼酸盐的洗 涤剂(Ⅱ型)的配方。


  1.6.1.3 等效负载


  比重约为110g/m2的织好而未染色的聚脂-棉纱纤维布。


  1.6.2 试样的准备


  a.在样品布上距布边至少50mm处,按经纱和纬纱垂直方向剪取尺寸为 260mm×260mm的方形试样,共3块,沿四周边缘缝进毛边;


  b.取样的方法同1.1.2.1条。


  1.6.3 试验程序


  a.洗涤:将3块试样放入洗衣机内并加入一定量的等效负载,使干织物的总 重量等于2kg;往洗衣机内注入40±4L水,使水温达到50~70℃,并把洗衣 机操作在“正常”洗涤位置(如果试样的质量超过2kg,则水量应按比例增加);加 上足量的洗涤剂并搅拌成皂水,开动洗衣机洗涤2min。


  b.漂洗:放去皂液,开动洗衣机继续运转进行漂洗,共漂洗3次,每次2~ 3min。


  c.脱水:将试样和等效负载一起放到脱水桶里进行脱水,时间为1~2min。


  d.在最后一道脱水工序结束后,将试样和等效负载取出,一起放到烘干机 里,烘干温度为65~70℃,直至烘干为止。


  这样,一次“洗涤-烘干”过程完成。


  做完10次“洗涤-烘干”过程后,应将试样展平放在环境温度为23±2 ℃、相对湿度为45%~55%的条件下存放4h以上,然后按1.1、1.2、1.3和1.5 条的方法重新做电气试验和耐燃试验。


  1.6.4 试验结果


  经过10次“洗涤-烘干”试验后,衣料的电气性能和耐燃性能均应符合标准 规定。


  1.6.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同1.3.6条。


  1.7 耐汗蚀试验


  1.7.1 设备和材料


  1.7.1.1 主要设备


  a.恒温干燥箱1个,能保持37±2℃的试验温度;


  b.玻璃皿2个,其高为30mm,内径为240mm以上;


  c.试验板4块,其为厚约3mm、面积为250mm×250mm的玻璃板或丙烯酸 树脂板;


  d.精度为1mg的天平1个。


  1.7.1.2 试验用化学剂


  a.L-组氨酸1-氯化氢1-水合物(C6H9O2N3·HCl·H2O);


  b.氯化钠(NaCl),化学纯;


  c.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Na2HPO4·12H2O),化学纯,或磷酸氢二钠二水合 物(Na2HPO4·2H2O),化学纯;


  d.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NaH2PO4·2H2O),化学纯;


  e.氢氧化钠(NaOH),化学纯。


  1.7.2 试样


  a.在样品布上距布边至少50mm处剪取尺寸为240mm×240mm的方形试样, 共计6块;


  b.取样的方法同1.1.2.1条;


  c.试样的处理同1.1.2.3条。


  1.7.3 试液的配制


  用蒸馏水配制,现配现用。


  a.碱液每升含:


  L-组氨酸1-氯化氢1-水合物(C6H9O2N3·HCl·H2O) 0.5g;


  氯化钠(NaCl)5g;


  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Na2HPO4·12H2O)5g[或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Na2 HPO4·2H2O)2.5g];


  用0.1N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试液酸碱度pH值至8。


  b.酸液每升含:


  L-组氨酸1-氯化氢1-水合物(C6H9O2N3·HCl·H2O)0.5g;


  氯化钠(NaCl) 5g;


  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NaH2PO4·2H2O)2.2g;


  用0.1N氢氧化钠溶液调整试液酸碱度pH值至5.5。


  1.7.4 试验程序


  a.在浴比为20∶1的酸、碱试液里,分别放入3块试样,使其完全浸湿,然 后在室温下放置30min,必要时可稍加揿压和拨动,以保证试液能良好而均匀地 渗透;


  b.取出试样,倒去残液,把酸、碱两组试样分别放在两块试样板上,用玻璃 棒刮去试样上过多的试液,然后将试样分别夹在两块试样板中间;


  c.把分别夹有酸、碱两组试样的试样板平放在恒温箱里,在37±2℃温度下 放置2h;


  d.拆去试样夹板,展开试样,并将其悬挂在温度不超过60℃的空气中直至 干燥为止。


  这样,一次“汗蚀-烘干”周期完成。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酸和碱试验设备要分开。经过3次“汗蚀-烘干”周期 后,按1.2条所述的方法分别测量耐酸性汗蚀和耐碱性汗蚀后的试样电阻值。


  1.7.5 试验结果


  分别耐酸性汗蚀和耐碱性汗蚀后的衣料电阻值均不得大于标准规定值。


  1.7.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衣料的型号、名称、制造厂和制造日期;


  b.试样的形状、尺寸和数量;


  c.试样处理条件;


  d.试验设备的名称、型号和规格;


  e.试验溶液的成分、名称;


  f.试验数据和结论;


  g.试验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h.试验日期及试验员。


  1.8 耐磨试验


  1.8.1 主要设备


  a.一台改型Y522圆盘式织物耐磨试验机,其工作盘直径为140mm,砂轮摩 擦轨迹宽24mm,选用砂轮规格为150粒碳化硅砂轮;


  b.一副求积仪。


  1.8.2 试样


  a.在样品布上距布边至少50mm处,按经纱和纬纱垂直方向剪取尺寸为 240mm×240mm的方形试样,共计3块;


  b.取样的方法同1.1.2.1条;


  c.试样的处理同1.1.2.3条。


  1.8.3 试验条件


  试验需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45%~55%的环境中进行。


  1.8.4 试验程序


  a.修整砂轮,使砂轮出新摩擦面,并用砂纸手磨砂轮棱角。砂轮每使用500转 后,需要重复修整一次,以保证试验的正确性;


  b.将试样放在工作盘上固定,使试样平整舒展,并给试样表面加上一定的压 力,其大小为250g加砂轮自重(g);


  c.启动耐磨机,同时启动吸尘器,并用毛刷清扫砂轮,保持砂轮上无粉末吸 附,每摩擦200转停机一次,观察试样的表面变化,并按1.1条所述的方法测量 试样的屏蔽效率,按1.2条所述的方法测量试样电阻,直至磨擦到试样的耐磨转 数为止。


  1.8.5 试样耐磨转数的确定


  试样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的转数即为试样耐磨转数:


  a.试样5个位置测量电阻的平均值大于或等于标准规定的1Ω时;


  b.屏蔽效率小于或等于标准规定的30dB或28dB时;


  c.出现网格状损坏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6cm2时;


  d.出现个别洞眼的面积大于或等于2cm2时。


  1.8.6 试验结果


  a.取3块试样耐磨转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衣料的耐磨转数。


  衣料耐磨转数应不小于标准规定值。


  b.试验数据处理


  允许最大相对误差不大于平均值的40%。最大相对误差以百分数表示,并按 下式计算:


    当计算结果超过允许相对误差时,舍去误差最大的试样的测量值,重新补充 试样试验,直至符合规定为止。


  1.8.7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同1.3.6条。


  1.9 透气性能试验


  1.9.1 主要设备


  一台Y561型织物透气仪或织物中压透气仪。


  1.9.2 试样


  a.取样的方法同1.1.2.1条;


  b.试验可在整段样品布上进行,试样可不必开剪。如需开剪时,则在样品布 上距布边至少50mm处,至少剪取尺寸为400mm×全幅的试样一块,试样的各边 分别与织物的经向和纬向一致。所取试样不应折皱,也不能烫平。


  c.试样的处理同1.1.2.3条。


  1.9.3 试验条件


  试验需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45%~55%的环境中进行。


  1.9.4 试验程序


  a.将试样平放在透气仪的进气孔上,套上适当的夹圈并固紧试样;


  b.缓慢调节吸风电机的速度并逐渐抽真空,使试样两侧达到147Pa固定压 差,即时读取垂直压力计的液面高。如某些织物达不到上述压差时,可采用其它 压差,但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使用的具体压差;


  c.根据垂直压力计的液面读数,从仪器提供的压差-流量表格中查出试样的透 气量;


  d.在试样上随机选择10个位置,重复a~c项程序一共进行10次透气性能试 验。


  对于涂层类织物或胶合织物均不宜用此方法试验。


  1.9.5 试验结果


  以试样10次透气性能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检验衣料透气性能的指标。


  衣料的透气量以L/(m2·s)为单位,其值应不小于标准规定值。


  1.9.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同1.1.7条。


  1.10 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试验


  1.10.1 主要设备


  织物断裂强度试验机一台,应符合下列要求:


  a.断裂强度应以公斤为单位;


  b.上下夹钳间距离为20cm;


  c.下夹钳未载荷时下降速度为10~11cm/min;


  d.选定的载荷重锤,应使试验数据在刻度盘指示读数的 20%~75%的范围内 为宜;


  e.预加张力重锤夹有0.25kg、0.5kg和1kg三种。


  1.10.2 试样


  1.10.2.1 取样


  取样的方法同1.1.2.1条。


  1.10.2.2 试样的准备


  在样品布上距布边至少100mm处,分别剪取长度方向与经向一致和长度方向 与纬向一致的矩形试样各3块,共计6块;试样的宽约55mm,长度随试验仪器 类型而定(约300~380mm),然后精确修整边纱,使试样宽度为50mm(公差为1/2 根)。


  1.10.2.3 试样的处理


  试样的处理同1.1.2.3条。


  1.10.3 试验条件


  试验需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45%~55%环境中进行。


  1.10.4 预加张力悬挂重锤的规定


  断裂强度不超过1961N者悬0.5kg;超过者悬1kg。


  1.10.5 试验程序


  a.试验前应先校正断裂强度和刻度盘上的“0”点位置。


  b.先放下夹持器,固定上夹,并将试样一端置入上夹钳内,夹于中间位置, 稍加拧紧,再将试样另一端置入下夹钳内,悬挂张力重锤;将上夹钳略加放松, 使布条由重锤作用稍下降而垂直,再行拧紧上夹钳,随即放松夹持器,拧紧下夹 钳,移去重锤。


  c.开动强力机,使下夹持器下降,直至试样断裂为止。记录试样的断裂强度和 断裂伸长厘米数及断裂伸长率。如无伸长标尺装置者,则需量取断裂时试样伸长 厘米数,并行记录,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


  d.将上、下夹钳松开,取下断裂之试样。


  1.10.6 试验结果


  a.试样的断裂强度系指50mm×200mm的布条断裂时的荷重,单位为kg。各 以经向及纬向的3块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小数二位,按四舍五入法,保留 小数一位,作为衣料经向及纬向断裂强度的指标。


  b.衣料经向断裂强度和纬向断裂强度均不应小于标准规定值。


  c.各以经向及纬向的3块试样断裂伸长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衣料经向及纬向断 裂伸长率,以百分数表示,其值均应小于标准规定值。


  1.10.7 试验注意事项


  a.在试验中,如试样滑脱或在夹钳口断裂时,应重换试样试验;


  b.在试验中,如发现有试验读数不准或机构故障等现象,应及时停止试验, 检查原因,校正后方可再行试验;


  c.操作时,防止夹口内试样扭转歪斜;


  d.强力机应定期校验,加强机构保养,并应经常观察强力刻度盘“0”点, 如有移动及时纠正;


  e.悬挂张力重锤时,必须与夹钳相平行,不得有歪斜。


  1.10.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同1.1.7条。


  2 成品试验方法


  2.1 上衣、裤子电阻试验


  2.1.1 主要设备


  a.一块量程为0.1~20Ω的电阻表,其误差小于或等于1%;


  b.两个带接线柱的黄铜电极,每个电极质量为1kg,底面接触面积为1cm2, 详见图9。


  图9  成品电阻试验电极


  2.1.2 试验条件


  试验需在温度为23±2℃及相对湿度为45%~55%环境中进行。


  2.1.3 试验程序


  a.在试验台面上铺一块厚为5mm的毛毡,将上衣及裤子平铺在毛毡上,其内 衬垫一层塑料薄膜,使上衣及裤子各布之间隔开,避免层间电气短路;


  b.将试验电极分别置于上衣或裤子的两个最远端点上,测量上衣或裤子各最 远端点之间的电阻。测试点应距各接缝边缘和分流连接线3cm以远。


  2.1.4 试验结果


  上衣、裤子各最远端点之间的电阻均不得大于标准规定值。


  2.1.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品的型号、名称、制造厂和制造日期;


  b.试验设备的名称、型号、序号和规格;


  c.试验数据和结论;


  d.试验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e.试验日期及试验员。


  2.2 手套、短袜电阻试验


  2.2.1 主要设备


  主要设备应包括的内容同2.1.1条。


  2.2.2 试验条件


  试验需在温度为23±2℃及相对湿度为45%~55%环境中进行。


  2.2.3 试验程序


  a.在试验台面上铺一块厚为5mm的毛毡,将手套及短袜平铺在毛毡上,其内 衬垫一层塑料薄膜,使各布层间相互隔开,避免层间电气短路;


  b.将一个试验电极压在手套的中指指尖处或短袜的袜尖处,另一个试验电极 压在手套或短袜开口处的分流连接线上,用欧姆表测量两电极之间的电阻。


  2.2.4 试验结果


  手套、短袜各处的电阻均不得大于标准规定值。


  2.2.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同2.1.5条。


  2.3 鞋子电阻试验


  2.3.1 主要设备


  a.一块量程为1~1000Ω的电阻表,其误差小于或等于1%;


  b.一块尺寸为300mm×200mm的黄铜平板电极和一个直径为30mm、高为 50mm带接线柱的圆柱形黄铜电极;


  c.直径为4mm钢珠数千克。


  2.3.2 试验程序


  将鞋子平放在平板电极上,然后将圆柱形电极放在鞋里的底面上,并装上直 径为4mm的钢珠铺在电极周围,以将整个鞋底盖住并达到20mm深(如图10所 示,在脚后跟处测量),用电阻表测量两电极之间的电阻。


  图10  鞋子电阻测量示意图


  1-测试电极接线柱;2-钢珠;3-测试电极


  对装有分流连接线的鞋子,将鞋子平放在平板电极上,其内装入直径为4mm 的钢珠达20mm深,可在分流连接线与平板电极之间测量电阻。


  2.3.3 试验结果


  鞋子电阻不得大于标准规定值。


  2.3.4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同2.1.5条。


  2.4 整套衣服电阻试验


  2.4.1 主要设备


  a.一块量程为0.1~50Ω的电阻表,其误差小于或等于1%;


  b.两个黄铜电极,每个电极质量为1kg,底面接触面积为1cm2;


  c.一套普通布料服装;


  d.一个模拟人。


  2.4.2 试验条件


  试验需在温度为23±2℃及相对湿度为45%~55%环境中进行。


  2.4.3 试验程序


  a.先给模拟人穿上一套普通布服,然后外面再穿上一套被测屏蔽服,并将其躺 卧在试验用条桌上。


  b.将2个黄铜电极分别垂直平放在各被测点上,检测手套与短袜及帽子与短 袜间的电阻。测点位置应距接缝边缘及分流连接线3cm以远。


  2.4.4 试验结果


  整套衣服任何两个最远端点间的电阻均不得大于标准规定值。


  2.4.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同2.1.5条。


  2.5 整套衣服内部电场强度试验


  2.5.1 主要设备


  a.一条500kV模拟线路,其杆塔、绝缘子、分裂导线、金具等均按实际线路 情况布置;


  b.1~2块量程为0~30kV/m的场强表,其误差小于或等于1%;


  c.一个可挂在导线上的载人绝缘坐椅;


  d.一个用绝缘材料制成的模拟人;


  e.一副望远镜;


  f.一台400kV以上工频试验变压器及其配套件(应符合GB 311.2~311.6- 83的要求)。


  2.5.2 试验条件


  试验需在温度为23±2℃及相对湿度为45%~55%环境中进行。


  2.5.3 试验程序


  a.将绝缘坐椅挂在模拟导线的悬垂绝缘子串下面,并将穿好被试屏蔽服的模拟 人安放在绝缘坐椅上,场强表悬挂在模拟人的胸前部,其场强表应屏蔽良好;


  b.在场强表探头分别置于屏蔽服帽子下头顶处及屏蔽服内胸前、背后等3处 位置的情况下,按规定的使用电压等级,在模拟导线上施加最高运行相电压(试验 电压标准见表1),然后用望远镜分别读取3个数据;


  c.在场强表紧贴模拟人裸露的左面颊和右面颊的情况下,按规定的使用电压等 级,在模拟导线上施加最高运行相电压(试验电压标准见表1),然后用望远镜分 别读取3个数据。


  表1  整套衣服屏蔽性能试验时的试验电压标准


  2.5.4 试验结果


  分别取各测试部位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屏蔽服内人体各处的体表场强和裸 露面的局部体表场强。


  屏蔽服内人体表面处任何测点的场强和人体裸露部位的局部体表场强均不得 大于标准规定值。


  2.5.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同2.1.5条。


  2.6 整套衣服内流经人体电流试验


  2.6.1 主要设备


  a.一块屏蔽良好的数字式微安表,其精度为0.1μA;


  b.一个用绝缘材料制成的模拟人;


  c.一套试验用屏蔽服及一套普通布料服装(或塑料薄膜绝缘服);


  d.一个高度为4m以上的绝缘平台;


  e.一条模拟500kV线路结构的试验导线;


  f.一台400kV以上工频试验变压器及其配套件(符合GB311.2-311.6-83 的要求);


  g.一副望远镜。


  2.6.2 试验条件


  试验需在温度为23±2℃及相对湿度为45%~55%环境中进行。


  2.6.3 试验程序


  a.先给模拟人穿上一套导电良好的屏蔽服作模拟人体表面用,并从此屏蔽服腰 部引出一根屏蔽导线作电流测量引线用,然后在外面穿上一套普通布料服装作绝 缘用,再穿上一套被测屏蔽服作试验用;


  b.按图11所示布置试验现场,连接好测量电流I1的连线和其它试验连线后, 将屏蔽良好的微安表悬挂在模拟人的颈上;


  图11  流经屏蔽服及人体电流测量接线图


  1-旁路等电位线;2-人体皮肤;3-绝缘连裤内衣;4-屏蔽服;
  5-高电位线;6-测量电流I2时的连线;7-屏蔽起来的微安表;
  8-接点(香蕉触头);9-测量电流I1时的连线;10-衣服上的连接处;
  11-皮肤上的连接处,通过一根宽10cm的穿孔导电布带紧贴在皮肤上


  c.按规定的使用电压等级,在模拟导线上按上表的规定施加试验电压后,用望 远镜读出电流I1,此电流即为流经屏蔽服和人体的总电流(测量原理见图12);


  d.降低试验电压到0,断开电源后,按图11所示改接微安表到测量电流I2的 连线;


  e.按规定的使用电压等级,在模拟导线上按上表规定施加试验电压后,用望远 镜读取3个电流I2数据,此电流即为模拟流经人体的电流(测量原理见图12)。


  图12  流经屏蔽服及人体电流测量原理图


  C1-人体与屏蔽服间电容;C2-屏蔽服与大地间电容


  2.6.4 试验结果


  取3次I2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模拟状况下屏蔽服内流经人体的电流。


  屏蔽服内流经人体的电流不得大于标准规定值。


  2.6.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同2.1.5条。


  2.7 整套衣服通流容量试验


  2.7.1 主要设备


  a.两副3mm厚的黄铜平板电极,每块尺寸为20×90mm,两端用φ10mm螺 栓固定,电极有效接触面积为20×32mm(参见图4);


  b.一台50A电流发生器及一台调压器;


  c.1~2台半导体点温计或其它测温装置;


  d.一套普通布料服装;


  e.一个模拟人。


  2.7.2 试验条件


  试验需在温度为23±2℃及相对湿度为45%~55%环境中进行。


  2.7.3 试验程序


  a.给模拟人先穿一套普通布料服装,再穿一套被试屏蔽服后,将其放坐在椅 子上;


  b.用黄铜平板电极分别夹在手套手指部和短袜足尖部,并将电极接入试验回 路;电极夹接位置应距接缝部位和分流连接线3cm以远;


  c.对A型屏蔽服先通以5A试验电流,对B型和C型屏蔽服先通以30A试验 电流,经过15min热稳定以后,仔细检测屏蔽服上最热点温度同时记录试验环境 温度;


  d.按每级1A试验电流分段上升,每阶段停留15min后,继续检测屏蔽服上最 热点温度,并记录环境温度;


  e.屏蔽服上最热点温度与试验环境温度之差为屏蔽服温升。当屏蔽服温升超过 允许的50℃温升限值时,试验即停止;


  f.用黄铜平板电极分别夹在帽子顶部和短袜足尖部,并将电极接入试验回路, 电极夹接位置应距接缝部位和分流连接线3cm以远;


  g.重复c~e条的试验。


  2.7.4 试验结果


  屏蔽服温升小于或等于允许温升限值时的最大试验电流即为屏蔽服通流容量。


  屏蔽服通流容量不得小于标准规定值。


  2.7.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同2.1.5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提出,由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归口。


  本标准由水利电力部武汉高压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健生、张影萍、张丽华。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关键字:带电作业|屏蔽服|试验方法
【字体: TOP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您还有问题没有解决,请在下面提问
问 题:
内 容:
联 系 人:
公司名称:
电 话:
传 真:
手 机:
地 址:
邮政编码:
X关闭
关闭

 

0315-2738258 13303155855 工作日:8:00-23:00
周 六:8:00-23:00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关注订阅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