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装载机械的使用与维修注意事项 |
|
|
|
1. 侧卸式装载机的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侧卸式装载机是靠铲斗将岩石铲起,用侧卸的方式将岩石装入矿车,由于活动范围比较大,掘进工作面空间比较狭窄,所以侧卸式装载机在工作和检修时容易引起挤伤人 (1)机器工作前必须通知附近人员撤离,避免挤碰人员和设备的事故发生; (2)操作中应经常检查电缆是否完好,避免压坏,避免与油管发生摩擦,引发火灾事故。应保证所有操作按钮完好; (3)装岩前,应对岩堆洒水灭尘,如果没水或洒水装置损坏都不能开机装岩; (4)装载机上的照明装置一定要完好,使工作人员有一个良好的视线,避免挤伤人员的事故发生。同时良好的照明对提高生产效率也是非常有利的; (5)装载机工作和检修时,工作人员,特别是区(队)长要注意掘进头的情况。发现有透水、冒顶、煤岩突出征兆时,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地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当装载机举起铲斗时严禁人员在铲斗下方操作或进行检修。必须进行修理时,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7)司机离开机器时必须切断电源。非机组操作人员不得擅自操纵机器,以免误操作而伤人。此外,检修结束后,等所有工作人员撤离机器周围后方可开机试车; (8)不得用装载机进行调车。轨道的铺设,应保持装岩机最突出的部位,与岩帮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0mm。 2. 使用耙斗式装载机的安全注意事项 (1)悬挂钢丝绳的尾轮一定要固定好,打楔眼时要有一定的偏角。安装固定楔处的岩石要坚硬,以防止由于固定楔不牢靠,在工作过程中拉脱伤人; (2)选好装岩位置后,还要把机身固定好,防止在工作过程中活动。在上、下山使用耙装机时,更应该注意耙装机的防滑,以防止机器下滑而伤人。用在下山时,若坡度 (3)耙装机在拐弯巷道装岩(煤)时应首先清理好机道,为了保证安全,在拐弯处应设专人联系; (4)开车时其他人员不得靠近耙斗、装载机两旁,以免钢丝绳弹跳或岩石飞出伤人。绝对不允许用手、脚或工具触摸钢丝绳、耙斗等运动部件。如有故障应停车处理; (5)在耙装机工作或检修时应注意观察掘进工作面的情况,发现有透水、冒顶、突出等征兆时,应立即停止工作,撤离人员。当工作面有瓦斯积聚时应停机断电排瓦斯。 (6)经常检查钢丝绳、溜槽的磨损情况,磨损严重时立即更换,以防止断绳事故。在检修工作结束后,一定要检查是否有工具丢在机器上,防止试车时,工具卡住钢丝绳 (7)耙装机工作之前要对岩堆洒水;耙装机工作时要有良好的照明设施,在放炮时应注意保护照明灯具; (8)在司机侧应安设栅栏,以防牵引绳弹跳伤人; (9)较长距离移动耙斗装载机时,要找好重心,避免翻翘。采用自拉自移动时,导向滑轮要固定在轨道的中心线上; 3. 使用蟹爪式装载机的安全注意事项 (1)蟹爪式装载机在工作之前,要检查控制系统,多路换向阀手把位置是否正常,机器周围有无妨碍正常运转的障碍物,并向周围人员发出开车信号; (2)机器在行走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让脚躲开履带一定距离,同时要有专人拖拉电缆,并与机器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拉坏或压坏电缆。司机在机器回转时要注意避免撞伤 (3)禁止在大于12°的斜坡上使用蟹爪装载机,在小于12°斜坡上工作时,为防止机器下滑,应使用木板等物体阻止; (4)在检修和撤离机器时一定要先检查瓦斯情况,严禁带电作业。同时要注意工作面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撤离人员; (5)在煤堆上洒水后方可开机装运,以防止煤尘飞扬; (6)当发现有障碍物如大块煤、杂物、工具等卡住蟹爪和刮板链时,必须停机处理,严禁在机器运行中用工具或手处理; (7)要检查各电气部分的防爆性能。司机或检修人员工作结束后,一定要切断机器上的总电源。 (8)严禁用蟹爪装载机的尾部挑架棚梁。严禁装煤蟹爪刮碰岩壁。 4. 掘进机在搬运、安装时的安全措施 掘进机下井必须拆卸成几部分,然后运到工作面进行安装。为确保安全,在运输和安装时应有以下安全措施: (1)应熟悉运输线路,巷道断面尺寸,使拆卸的部件能适应巷道断面及架空线高度的要求,防止挤坏设备、挤伤人员和触电的事故发生。但为了给安装减少困难,应尽量 (2)各部件在装车时一定要固定牢靠,较重的部件下面要垫木板,以防滑动。同时要避免钢丝绳卡坏设备; (3)各部件的重心位置应尽量放在平板车的中心位置上,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晃动。 不允许设备突出平板车外,以防刮人、刮水管、电缆和两车相刮的事故; (4)拆装顺序与井下安装次序要一致。同时要防止零部件的丢失。对于液压元件、管道口,要有防尘、防淋、防碰措施; (5)掘进工作面设备安装地点的顶板要坚硬、煤帮要结实,支护良好,地面要干净。同时要有良好的通风、照明等条件。起吊梁要有足够的强度,有合适的起吊高度, (6)安装地点要有防尘措施、避免煤尘、岩尘污染液压元件和其他系统; (7)安装工作结束后,一定要先清点工具,同时撤离机器周围的所有人员,确实可靠后再送电按操作程序试车。 5. 掘进机起动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掘进机在工作面正常、持续高效、安全地工作,开始切割之前,必须作好充分地准备工作。 (1)掘进工作面到永久支护之间的临时支架支护完好,没有空顶距;在工作面采取护帮措施,以防止发生冒顶和片帮事故; (2)掘进面通风要良好,水源充足,棚料与转载设备准备就绪; (3)检查机器各处的连接紧固螺栓、螺钉是否松动;截齿是否完整,遇有崩裂,严重磨损或失落情况,应在切断主机电源和按下切割停止开关并锁紧的情况下,及时进行 (4)检查铲板,装载刮板链,柄爪(蟹爪)是否完好。装载机构的运转是否正常; (5)检查行走机构的履带张力是否合适,检查履带板、履带销轴、套筒、销钉等是否完好,履带滚轮、支承轮的转动是否灵活; (6)检查刮板输送机链板的张力是否合适。链条过松会影响和链轮的正常啮合,产生跳链现象甚至脱链;链条过紧,将增大功率消耗。检查链轮的磨损,检查输送机滚筒 (7)检查胶带转运机构的胶带及胶带张力是否正常,检查托辊、柔性托辊的完好情况,检查胶带清扫器是否调整适当; (8)通过油位指示器或油针,检查各油箱、减速器内的润滑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通过空运转检查减速器的声响、振动及温升情况; (9)检查液压系统中的管路、管接头是否漏油。检查油泵、油马达是否有异常声响或严重振动,温升是否过高以及泄漏情况; (10)检查电磁开关箱、控制开关箱和液压系统操纵阀的手柄是否在中间位置,动作是否灵活可靠,组阀是否有漏油现象; (11)检查电缆的固定及绝缘外套是否有损伤; (12)检查喷雾灭尘系统的工作是否正常,水压是否正常,管路是否漏水,喷嘴是否畅通。同时清理堆积在电动机、减速箱体和透气塞上的大量煤粉,以及机器上的煤块; (13)所有人员是否已撤离切割头和各运转部位。以上所有工作准备好后再送电开 机。 6.掘进机在工作中的事故防范措施 由于掘进工作面比较狭窄,而掘进机体积又较大,工作时前后、左右、上下都有动作,很容易引起伤人事故,这类事故有: (1)掘进机前后左右移动时,司机没有发出信号,或者其它人员误操作,而挤伤在场工作人员,挤坏电缆、水管、支架; (2)在检修切割头,更换截齿,齿座和喷嘴,或用切割臂抬起棚梁进行支护以及到工作面检查中心线时,切割电机开动而咬伤工作人员; (3)在掘进中发生透水与突出事故;在检修机器时,发生片帮事故,砸伤正在工作的人员; (4)掘进工作面除尘效果较差,影响工人身体健康,还潜伏着煤尘爆炸的危险。此外,由于喷雾水管连接处脱开或喷嘴堵塞,采用人工洒水灭尘,手持水管站在切割臂附 7. 针对上述发生的事故应采取下列措施: (1)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定:掘进机司机必须经过严格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其他人员不得操作掘进机;掘进机必须用专用工具开、闭电气控制开关,专用工 机器后部工作人员的安全。 (2)在检修切割头、更换截齿,用切割臂抬起棚梁支护时,必须打开掘进机上的隔离开关; (3)掘进机工作和检修时,一定要注意观察迎头情况,发现有片帮、透水等征兆时,应立即停机,撤离人员。此外要保证掘进面通风良好,防止瓦斯积聚; (4)掘进机工作时,内、外喷雾装置要经常检查,使其正常工作,并要保证水压正常。无内喷雾装置时,要严格按《规程》规定:用外喷雾加湿式除尘器共同灭尘。严禁 (5)要经常检查刮板链的磨损情况,磨损严重时要立即更换,以防发生断链伤人事故;经常检查各部油温情况,按规定换油、注油,避免油温过高发生火灾事故;要检查 8. 掘进机(采煤机)液压系统的维护管理 液压系统的维护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液压油的管理,二是对液压元件的管理。实践证明,由于液压油被污染和进入空气等原因引起的液压系统故障约占70%左右。所以,必须充分注意对液压油的使用管理。在了解和掌握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元件的结构、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更好地使用和维护液压系统。对提高生产率,降低事故,延长设备的寿命是非常有益的。液压系统的主要维护管理内容是: (1)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每台掘进机都应设立设备档案和维修卡片。注明注油日期、油脂牌号和数量,以便适时补充油量; (2)向油箱内注油。注油前最好将液压油沉淀一个星期。注油时先将油箱盖板和注油孔清理干净,避免煤尘杂物进入液压系统,然后用干净的手摇泵通过滤网向油箱内注 (3)更换新油:油经过长期使用后,变质、变脏,都需及时更换,对于新换的油,一般在使用1500h(运行小时)或6个月更换一次; (4)液压油定期化验:根据所用液压油的粘度、抗氧化性,水分含量、沉淀物、颜色和燃点等,确定抽样次数和换油时间; (5)液压油的贮运管理:液压油存放时要严格避免不同牌号的油液相混。液压油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专门库房内,以避免在露天中受阳光爆晒和进入水分,并应严格采取 (6)安装、运转前清洗液压系统:清洗时最好采用液压系统所需的油或试车油,而不要使用煤油、汽油或酒精。清洗油箱时不得使用棉纱或棉布擦洗,应使用泡沫塑料。 (7)限制液压系统的油温:对于正常工作的液压系统,油温应控制在60℃以下。 如果系统中装设冷却器,应保证冷却水畅通,水量充足; (8)及时更换滤油器芯或冲洗滤油器; (9)检查管路、元件,连接件的泄漏情况并更换橡胶密封圈和油封; (10)检查元件、油缸、活塞杆及管路处的紧固螺钉。 9. 掘进机电气部分维护管理 对掘进机电气部分加强维护,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率,还能减少事故隐患。掘进机电气部分维护管理内容主要有: (1)电动机的维护。工作中应避免电动机频繁起动,带负荷起动和经常性过载。合理地调整切割速度和进给速度,以防电动机长期过负荷而引起温度升高。电动机的运行 当井下电网电压显着降低时(压降大于10%),开关、接触器、断路器和磁力起动器接触不良,控制失灵时,以及掘进机的机械部分不正常时,都不允许电动机工作,此 (2)控制箱和起动器的维护。 ①检查控制箱和起动器内所有元件的接线、接点表面是否完好,出现问题应及时修整; ②检查起动器外壳接点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③电气开关旋钮的保护清理; ④接线盒内电缆的固定情况; ⑤每周检查起动器和控制箱的接触器一次; ⑥检查起动器和控制箱接触器的吸合状态; ⑦检查过流继电器的整定值是否符合规定,熔断器是否完好,更换熔断器时,绝对不允许用任何截面的其他导线代替熔丝。 (3)电缆的维护 ①电缆必须悬挂。《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水平巷道或30°以下的井巷中,电缆应用吊钩悬挂,水平巷道或倾斜巷道中悬挂的电缆应有适当的弛度,并在承受意外重力时能自由坠落;其悬挂高度应使电缆在有矿车掉道时不致受撞击,在电缆坠落时,不致落在轨道或输送机上”,“电缆悬挂点的间距:在水平巷或倾斜巷道内不应超过3m”。铺设在底板上的电缆长度不得大于10~15m; ②电缆不应悬挂在风筒或水管上。电缆不得遭受淋水和滴水,并严禁悬挂任何物件; ③掘进机工作时应尽量避免电缆接触油类; ④盘圈和盘“8”字形的电缆不应带电; ⑤司机和检修人员应经常检查电缆以及电缆的连接情况。严禁使用绝缘损坏的电缆。检查时和掘进机工作结束后,都应该切断电缆的电源。同时,还应检查敷设在主机 ⑥定期检查电缆接地情况,以及电缆与控制箱、起动器外壳的接地点的连接情况; ⑦检查紧急停止按钮是否灵敏可靠。 (4)照明灯和蜂鸣器的维护。司机在交接班时应检查照明灯和蜂鸣器在主机上的固定情况,橡套电缆连接情况,灯体和蜂鸣器的完好情况,如有损坏要及时检修。掘进机 |
|
![]() |
|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 |
| 关键字:掘进|装载机械|使用|维修|注意事项 |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