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方针,中国矿业企业开始全面实施“走出去”矿产资源开发战略。总在来看,中国矿业“走出去”尚处在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对非洲矿产资源市场开发规模小,与其资源的丰度不相适应,亟待加强。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非洲大陆作为中国开发海外矿产资源的重要基地?国际矿业公司是如何成为非洲矿产资源开发的主角?中国矿业企业为何难以大规模地举步非洲矿产资源市场?
一、非洲矿产资源总量及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非洲大陆地质构造古老,绝大部分地区经历了前寒武纪时期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古老的结晶岩和变质岩。元古代以后,又生成了许多地台型沉积矿床。中生代时期,岩浆活动频繁。因此,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和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给这片广袤的土地带来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迄今,非洲大陆已发现了铝矾土、铬铁、钴、金刚石、黄金、锰、磷酸盐、铂族金属、钛(主要是金红石和钛铁矿)、钒、蛭石、锆等多种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资源,以上各种矿产品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0~90%,居世界前位。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非洲蕴藏着全世界铬铁矿石的91%、铂族金属的88%、锰矿石的83%、金刚石的60%、黄金的50%、 磷酸盐的49%和钴矿石的41%。 另外,非洲的铜、铁、镍、铅、锌、锑、等矿石的储量也很可观。而且大多数矿床品位高、分布连续、易于规模化开采。
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使得矿业成为很多非洲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全球矿产品产量排行榜上,很多非洲国家榜上有名,例如2001年,南非和加蓬分别为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大锰金属生产国(产量分别是156.5万吨和147.9万吨);博茨瓦纳金刚石(天然初级)产量(2619万克拉)占全球总产量的22%;南非和津巴布韦的铬铁矿石产量分别居世界第1位(550.2万吨)和第4位(78万吨);南非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产金大国(394.8吨)和铂族金属生产国(721.3万盎司);赞比亚和刚果(金)的钴矿石产量(8000吨和4700吨)也分别列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三位。此外,非洲的锑、铝矾土、金红石、磷酸盐、钒、重晶石的产量也名列世界前列。
然而,由于非洲国家自身的加工和消费能力较低,各富矿国的矿产品主要供出口,因此非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矿产品出口基地,每年为国际矿产品市场提供60多种矿种。但从矿产品出口值来考量,由于非洲工业化水平低,矿产品加工能力有限,大部分矿产品附加值较小,因此非洲大陆在世界矿产品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最低。2000年,非洲矿产品出口值(不包括石油)为80.95亿美元,占世界矿产品出口总额的5.24%(其中南非是世界第11大矿产品出口国,矿产品出口值为63.5亿美元,占世界矿产品出口总额的3.1%)。 其中,非洲大陆为世界矿产品贸易市场提供了72%的铬铁矿石、56%的锰矿石、55%的磷酸盐、44%的铝矾土和30%的钛矿石。
非洲重要矿产品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2001年)
说明:① 矿产资源储量为大约数;② 矿产品出口量为2000年数字。
资料来源:① U.S. 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03.
② UN, Industrial Commodity Statistics Yearbook 2001, New York, 2003.
③ UNCTAD, Handbook of World Mineral Trade Statistics, 1995-2000, New York , 2002.
二、非洲矿产资源开发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形势
非洲的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在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以前,矿产资源的开采权一直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非洲国家独立以后,通过国有化运动逐渐将矿产资源开采权收归国有。然而,受资金、技术和市场因素限制,非洲国家在自主开发矿产资源的过程中,仍然不得不依赖于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据国外相关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跨国公司对非洲矿产资源的控制程度为:铁矿36%,铝土矿33%,铜矿10%。 90年代以来,非洲国家为了加速经济发展,纷纷出台各种吸引外资的政策和措施。众多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更是把矿业部门作为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从而在非洲大陆掀起了新一轮矿业跨国公司的投资热潮。1997年,非洲大陆用于矿物勘探的总费用达6.62亿美元(包括油气资源), 达历史最高峰。但由于该地区部分国家政局不够稳定、交通、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以及一些矿产品市场疲软等因素,非洲大陆的矿业开发支出近几年有所减少,但仍保持活跃状态。2002年,非洲矿物勘探费用总额为2.57亿美元,占世界勘探总投入的14.8%。 目前在非洲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是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和南非等世界矿业大国的跨国公司,如英国的RTZ公司、澳大利亚的BHP比利顿公司(BHP Billiton plc.)、加拿大的钻石工程有限公司(Diamond Works Ltd.)、南非的英美公司(Anglo American plc.)和德比尔斯公司(De Beers Consolidated Mines Ltd.)等。另外,韩国、日本等国的矿业公司也非常活跃。各跨国公司参与非洲矿产资源开发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它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非常值得中国矿业公司借鉴的,形成了在非洲矿产资源开发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1)注重搜集一切有关矿产资源的信息。美国建立了详尽的全球矿产资源信息库。美国地质勘探局不仅有矿产年鉴、矿产品专门研究报告等出版物,而且还有矿产资源在线空间数据,其中也包括非洲大陆矿产资源年度形势分析、56个非洲国家和地区的专门研究报告等电子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使企业有效规避在国外进行矿产勘探和开发的风险。英国政府下属的地质调查所(BGS),专门负责海外矿产资源调查工作。日本早在1963年就成立了金属矿产事业团,并在世界11个国家设有办事处,专门搜集世界各地重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项目信息、跨国矿业公司运营动态信息等。韩国政府为了寻找和确定开发目标,特别设置了大韩矿业振兴会社,负责矿产资源的情报搜集工作。
(2)注重投资目标国和矿种的选择。矿业投资的特点是周期长、投资大,因此,西方国家的公司在进行投资前通常都要对投资目标国和投资项目进行认真评估,评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地质和找矿潜力、矿业权保障程度、政治稳定度、矿业财税制度、基础设施情况、环境标准、市场化程度,等等。例如,加纳是非洲最早实行矿业开放的国家,矿业法律健全,制度较为完善,投资环境良好,是国际公认的非洲最好的矿业投资国之一。正因为如此,许多矿业跨国公司进入加纳,进行矿产品勘探和开采活动。在矿种的选择上,西方公司一般考虑两个因素:首要因素是战略和急缺矿种,如美国在非洲倾向于开采钴、铀、铝矾土等矿物;其次是盈利矿种,如黄金、铜、金刚石和铅等。
(3)采用多渠道融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在草勘阶段,德国、韩国、日本等国的矿业公司通常能够获得政府提供的海外风险勘探基金资助,从事高风险的矿产资源信息采集、选点、评价等工作。在勘探阶段,西方国家的矿业公司一般能够获得政府贷款或贷款担保,也能够比较便利地在全球矿业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在采矿运营阶段,西方矿业公司可获得政府提供的税收支持,如美国实行矿产资源耗竭补贴制度 ,加拿大实行海外勘探支出成本化制度,法国对在海外经营的矿业公司给予优惠税制。还有一些矿业公司通过与财团联姻,共同开发海外的矿产资源,从而达到共担投资风险的目的。
(4)以勘探和购置作为获取矿业权的主要方式。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多以风险勘探为主要方式在非洲进行矿业跨国经营,英国和南非的大型矿业集团则以购置采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或购并当地的矿业公司为主,如南非英美公司持有赞比亚联合铜矿公司(Zimbian Consolidated Copper Mines Ltd.)65%的股权、马里艾特拉(Yatela)金矿40%的股权和坦桑尼亚盖塔(Geita)金矿50%的股权。 美国矿业公司的投资方式比较多样化,既有勘探和采矿,也有购置。但近年来,值得注意的是,初级矿产勘查公司由于具有找矿的技术专长、多样化的筹资方式,决策灵活等优势,初级勘查公司正在逐步取代跨国矿业公司勘探部的地位,成为推动矿业发展的重要角色。这样,初级勘查公司在找到具有前景的矿地产后,出售给跨国矿业公司,或与跨国矿业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使有希望的探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能逐步成长为生产矿山。
(5)注重矿产品的就地加工。在资源国建立矿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矿产品附加值,是跨国矿业公司普遍采取的一种经营方式,如世界头号精炼钴生产企业美国OM集团(OM Group Inc.)在刚果(金)的加丹加省(Katanga)投资建立了钴矿加工企业,法国艾拉迈特集团公司(Eramet Group )通过控股奥果韦矿业有限公司(Compagnie Minière de 1’Ogooué),垄断了加蓬锰矿的生产和加工,生产钢铁冶金用的冶金矿砂和二氧化锰。矿产品就地加工可提高矿业公司的赢利能力。
(6)国际大的矿业公司进行并购联合。为了更好地整合和提高矿业公司的矿产勘查能力,一些国际矿业公司的并购重组成为近年来矿物勘探方面的主要动向之一。2000年,纽蒙特(NewMont)公司与巴图蒙顿( Battle Mountain)公司成功合并。2003年5月,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BHP公司和比利顿公司正式完成了它们的并购,合并重组成为BHP 比利顿公司。 2003年8月,非洲以开采黄金盛名的英美黄金公司和阿散蒂黄金公司也成功完成并购,组成了英美-阿散蒂黄金公司(AngloGold Ashanti Ltd.),重组后的英美-阿散蒂黄金公司获得了市值83亿美元的巨大矿业资本。在全球黄金矿业公司中,市场资本升至第3位(位居纽曼特[Newmont]公司和布里克[Barrick]公司之后),黄金年产量接近位居世界第1位的布里克公司。该公司目前正雄心勃勃地向“在未来5年内提高黄金产量39%”的目标进发。 合并后的跨国矿业公司扩大了规模,增强了实力,对市场的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三、中国开发非洲矿产资源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1、中国对非洲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情况
中国矿业部门对开发利用非洲矿产资源的兴趣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如铜矿、铁矿、锰矿和铬矿等开始出现供应缺口。在把周边和邻近国家作为开发海外矿产资源的首选区域的同时,矿业部门或各矿种协会曾组织考察团,对非洲国家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各种调研。90年代以来,中国矿业公司加快了在非洲开发矿产资源的步伐,重点选择的国家是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中国急需矿种)、政局稳定、投资环境好、与中国关系友好和外国公司控制程度不强的国家,重点开发的矿种主要有铁矿、铜矿、黄金、铬矿、锰矿、金刚石和磷酸盐等。迄今为止,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开发的矿产资源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
加纳黄金开采项目 1994年,原地矿部陕西地矿局与加纳本科福签订了合资开采恩科科金矿的合同,中方和加方分别持股10%和90%,建矿工作由中方承担,中方总投资额为1亿元人民币。
南非铬矿开发项目 1996年,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原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与南非合资建立了亚南金属有限公司(ASA METALS LTD),主要进行铬矿冶炼。该项目总投资4000万美元,中方占60%的股份。1999年8月,第一座铬矿冶炼电炉建成投产,当年就达到年冶炼5万吨铬矿的设计生产能力。至2002年9月,该公司已生产铬矿150万吨,产品销往中国、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赞比亚谦比西(Chambishi)铜矿开采项目 这是中国在海外开发建设的第一个有色金属矿,也是中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1998年,中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赞比亚国家铜矿联合公司在赞比亚注册成立了中色建设非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中色集团购得谦比西铜矿全部资源、资产85%的权益,其开发赞比亚铜矿所需要投资的主要部分由中国政府以资本金形式划拨。截止2003年1月底,谦比西铜矿共开采铜矿4.9万吨,提炼精铜1683吨。
总体来看,中国矿业企业在非洲蓬勃发展的矿业开发市场中还未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国内很多矿业公司均有到非洲国家考察矿产资源的经历,但具体洽谈的项目有限,实际投资的项目更是屈指可数,成效不太显著。
2、存在的问题
(1)中国企业起步晚。与欧美国家在非洲大陆百余年的矿业开发历史相比,中国企业涉足非洲矿产资源开发活动仅有10年左右的历史。而且非洲的矿产资源开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里既有英国、法国、葡萄牙、比利时等前宗主国的老牌矿业公司,更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的矿业巨头,还有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新兴矿业公司,可以说非洲大陆的矿产资源市场正在被全球化,强手如林。
(2)国内的信息服务不健全。目前,中国尚未建立海外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对于非洲矿产资源国的地质潜力、矿业投资环境、国际矿产品市场动态等基本信息缺乏必要的了解,矿业公司获取非洲矿业情报的主渠道是国际招标、领导人高层外交以及其他零散信息。
(3)资金瓶颈。中国的矿业公司基本上是一个矿山一个企业,企业规模小,资本积累严重不足,通常无力支付庞大的海外矿产勘探费用,更无法承受高风险的投资压力。另外,中国尚未形成矿业融资体制。中国矿业融资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矿业融资的市场化程度低,国内矿业资本市场不发育、矿业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占企业外部筹措资金的不足1% ,使矿业融资高度信赖商业贷款。又由于中国尚未开辟矿业股票投资市场,矿业公司缺少从矿业股本市场融资的机会。
(4)法律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持力度缺乏。由于中国还没有颁布有关海外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制度。目前,中国还没有像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或韩国矿业振兴会社那样的政府组织或国家公司,对矿业界和矿业投资界“走出去”给予具体指导,信息服务和筹资帮助。因此,中国矿业公司对于开发非洲矿产资源的积极性有限。另外,中国矿业公司在海外经营时,在用汇、审批程序、技术设备出口等方面还存在障碍。
(5)中国没有大型跨国矿业公司。2000年,瑞典原材料集团(RMG)按矿产总产值的份额,对世界前50名跨国矿业公司排序统计结果,没有一家中国矿业公司。除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公司外,发展中国家还有8个,包括南非、赞比亚、摩洛哥、博茨瓦纳等国的矿业公司。 当前,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矿业公司由于规模小,严重缺乏竞争力。况且,中国的矿业公司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对国际矿业经营惯例不熟悉,无法与西方矿业公司竞争。
3、中国矿业企业的开发利用方略
从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固体矿产的需求来看,到海外开发矿产资源已成为必由之路。中国“走出去”开发利用非洲矿产资源的地区选择位居中国周边和近邻国家之后,是中国现在和未来重要的矿产资源供应基地。开拓非洲矿产资源开发市场,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发挥其社会整合能力,动员和利用全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进一步为企业改善开拓非洲矿产资源市场的环境。另一方面,矿业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中国实现开发利用非洲矿产资源战略的真正依托与实施者。有鉴于此,我们可以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上分析中国开发利用非洲矿产资源的对策。
在政府层面上,改善开拓非洲市场环境,发挥政府在开发利用非洲矿产资源中的作用。一是制订中国开发非洲矿产资源的总体规划,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非洲矿产资源供给战略,使之成为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供应基地。二是参照韩国矿业振兴公社的模式,在一些有重要影响的资源大国,如南非、博茨瓦纳、刚果(金)、安哥拉、加纳、几内亚等国,设立办事处,派驻专职资源官员,引导中国的投资界和矿业界“走出去”开发非洲矿产资源。三是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作法,健全开发非洲矿产资源信息服务体系,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服务。四是发展资源外交。在具有资源条件的非洲国家,在发展双边经济合作或确定对外援助项目时,应优先考虑矿产勘查开发领域的合作;要以进口矿产品为条件,取得出口国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上的互惠待遇,为中国矿业的“走出去”、建立互助互利的合资合作矿业公司打下基础。另外,在矿产资源较丰富,同时对中国又在长期以来难以偿还债务的国家,如赞比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刚果(金)等国,探索将中国的债权转换对该国矿产资源的开发权和使用权的可能性。五是为减少非洲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期风险,建设财政拨款,建立非洲矿产风险勘察和资源开发专项基金。六是政府相关部门应采用协调手段,改善对投资非洲矿业企业的管理。
在企业层面上,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将非洲纳入自己的海外矿产资源扩展计划。一是加强对非洲矿产资源开发市场的调研,搞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制定总体开发规划与策略。例如,中国有色金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投标赞比亚谦比西铜矿项目前,对该国的铜矿开发利用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并作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国家概况、谦比西铜矿的历史与现状、在国外开发铜资源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条件、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建设方案、项目建设进度安排和项目建设经济效果等9项内容, 对该项目进行了全面评估。这些认真细致的实地调研,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二是把握非洲矿业投资环境日趋改善的契机,积极稳妥地加大对非洲矿业投资的力度,参与非洲国家有效益、发展前途看好的矿业企业私有化进程,探讨入股和跨国并购的可能性。三是探讨中非矿业合作新途径。合作方式建议为投资参与境外铜矿山的开发,或买断部分生产能力并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基础和供应能力。根据不同国家的资源潜力和矿业开发利用现状,应采取不同的开发战略。如加强在阿尔及利亚、埃及、毛里塔尼亚、南非、突尼斯、津巴布韦等国的铁矿勘查与开发,也可以出资购买生产矿山股权的形式介入,建立中国海外铁矿资源开发供应和储备的基地。四是统筹安排,稳步实施,有重点、有选择地开展对非洲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补缺、补紧、补劣”的原则,重点放在非洲优势矿产资源、中国急需短缺的大宗战略性矿种上,如富铁矿、富锰矿、铜矿、铝土矿、铬铁矿、钴矿、铂族金属等。在中国矿业融入全球矿业经济,具备国际竞争力以后,将发展到以矿业企业盈利为主要目标,开发能够获利的非洲热点矿种。五是在地区选择上,选择矿业投资条件好的国家。贝里多贝尔公司等一些国际矿业咨询和研究机构,定期将各国矿产勘查开发投资条件进行全球性排队,并提供各矿业国的矿业法规动态变化、矿产资源量和可采储量的估算和审核、矿产品市场分析、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和各类合同谈判等诸多专业信息。中国矿业企业应充分参与这些有价值的信息,确立矿业投资目标国。六是以正确的经营战略去开辟和占领非洲矿产资源开发市场,提高矿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项目具体实施中,要尽量减少国内外派人员的数量,努力开发当地人力资源,实行劳动力资源本地化。同时,还应加强对当地雇佣工人的培训,使之尽可能适应生产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