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煤焦油 
   英文名称: coal tar 
   中文名称2:煤膏 
   CAS No.: 65996-93-2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黑色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相对密度(水=1): 1.18~1.23 
   闪点(℃): <23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可分馏出各种芳香烃、烷烃、酚类等,也可制取油毡、燃料和炭黑。 
   健康危害: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可引起鼻中隔损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为致癌物。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制备:由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时干馏制得. 
   为煤干馏过程中所得到的一种液体产物高温干馏(即焦化)得到的焦油称为高温干馏煤焦油(简称高温煤焦油),低温干馏(见煤低温干馏)得到的焦油称为低温干馏煤焦油(简称低温煤焦油)。两者的组成和性质不同,其加工利用方法各异。 
   高温煤焦油黑色粘稠液体,相对密度大于1.0,含大量沥青,其他成分是芳烃及杂环有机化合物。包含的化合物已被鉴定的达 400余种。工业上将煤焦油集中加工,有利于分离提取含量很少的化合物。加工过程首先按沸点范围蒸馏分割为各种馏分,然后再进一步加工。各馏分的加工采用结晶方法可得到萘、蒽等产品;用酸或碱萃取方法可得到含氮碱性杂环化合物(称焦油碱),或酸性酚类化合物(称焦油酸)。焦油酸、焦油碱再进行蒸馏分离可分别得到酚、甲酚、二甲酚和吡啶、甲基吡啶、喹啉。这些化合物是染料、医药、香料、农药的重要原料。煤焦油蒸馏所得的馏分油也可不经分离而直接利用,如沥青质可制电极焦、碳素纤维等各种重要产品,酚油可用于木材防腐,洗油用作从煤气中回收粗苯的吸收剂,轻油则并入粗苯一并处理。 
   低温煤焦油也是黑色粘稠液体,其不同于高温煤焦油是相对密度通常小于1.0,芳烃含量少,烷烃含量大,其组成与原料煤质有关。低温干馏焦油是人造石油的重要来源之一,经高压加氢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 
   用途 
   煤焦油层大量用于船舶、重防腐涂料中,用于制造环氧煤焦油涂料,具有优异的防腐性能以及低廉的价格,但对于环境有极大污染,目前已经逐渐被淘汰。 
   作为炼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化产回收产品,煤焦油是一个组分上万种的复杂混合物,目前已从中分离并认定的单种化合物约500余种,约占煤焦油总量的55%,其中包括苯、二甲苯、萘等174种中性组分;酚、甲酚等63种酸性组分和113种碱性组分。煤焦油中的很多化合物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农药、医药、耐高温材料及国防工业的贵重原料,也有一部分多环芳烃化合物是石油化工所不能生产和替代的。煤焦油主要用来加工生产轻油、酚油、萘油及改质沥青等,再经深加工后制取苯、酚、萘、蒽等多种化工原料,产品数量众多、用途十分广泛。 
   焦油各馏分进一步加工,可分离出多种产品,目前提取的主要产品有: 
   (1)萘 用来制取邻苯二甲酸酐,供生产树脂、工程塑料、染料。油漆及医药等用。 
   (2)酚 及其同系物 生产合成纤维、工程塑料、农药、医药、燃料中间体、炸药等。 
   (3)蒽 制蒽醌燃料、合成揉剂及油漆。 
   (4)菲 是蒽的同分异构体,含量仅次于萘,有不少用途,由于产量大,还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5)咔唑 是染料、塑料、农药的重要原料。 
   (6)沥青 是焦油蒸馏残液,为多种多环高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用于制屋顶涂料、防潮层和筑路、生产沥青焦和电炉电极等。 
   目前焦油精制先进厂家已从焦油中提取230多种产品,并集中加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