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7734


当前位置: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网首页矿业学堂外贸指南出口退税 → 出口退税的结算方法

出口退税的结算方法

http: 时间:2009/3/2 15:46:30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1198
    1/增值税税率目前有17%,13%,6%和0几种,具体那些属于各自的税率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2/增值税计算方法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举例说明如下:
   
    B企业从A企业购进一批货物,货物价值为100元(不含税),则B企业应该支付给A企业117元(含税)(货物价值100元及增值税100X17%=17),此时A实得100元,另17元交给了税务局。然后B企业经过加工后以200元(不含税)卖给C企业,此时C企业应付给B企业234元(含税)(货物价值200加上增值税200X17%=34)。此时套用上述公式为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200X17%=34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34-17(A企业已交)=17(B企业在将货物卖给C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
   
   
    3/退税计算方法继续套用上面的例子,假如C企业为国家规定实行先征后退原则的出口企业,他把这批货物加工后出口,出口FOB价为300(已折成人民币)(不含税),此时他要交纳的增值税为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300X17%=51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51-34(B企业已交)=17(C企业在将货物出口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
   
    出口后可以获得退税额为(假设退税率为17%)
   
    应退税额=FOB价X退税率=300X17%=51
   
    此时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润为
   
    成本=进价+所交增值税=234+17=251
   
    收入=卖价+所退增值税=300+51=351
   
    利润=收入-成本=351-251=100如果退税率为15%则
   
    应退税额=FOB价X退税率=300X15%=45
   
    此时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润为
   
    成本=进价+所交增值税=234+17=251
   
    收入=卖价+所退增值税=300+45=345
   
   
    利润=收入-成本=345-251=94比上面少了6元的利润。这6元就叫做不可抵扣额,应用公式也可得出这个结果。
   
    当期不可抵扣额=FOB价X外汇牌价X(增值税税率-退税率)=300X(17%-15%)=6假设C为则根据国家规定,实行“免,抵,退”原则出口企业,加工后自己出口,出口FOB价300(已折成人民币)(不含税)。本来要向上述那样先交纳增值税如下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300X17%=51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51-34(B企业已交)=17(C企业在将货物出口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
   
    但根据“免,抵,退”中的“免”,出口企业的最后一道增值环节免征增值税,所以不用交纳这17元增值税。
   
    货物出口后,C企业依法向税务机关退税,根据“免,抵,退”中的“抵”,假如退税税率为17%,C企业可以抵扣的税额为34(前面环节所交的增值税),而不是51,因为最后一道环节的17元没有交,根据“不交不退”原则,这17不给予退。这34元就是C企业实得的退税额,此时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润为
   
    成本=进价=234(此时没有交17元的增值税)
   
    收入=卖价+所退增值税=300+34=334
   
    利润=收入-成本=334-234=100假如退税税率为15%,此时要先算出不予抵扣额
   
    当期不可抵扣额=FOB价X外汇牌价X(增值税税率-退税率)=300X(17%-15%)=6
   
   
    此时C的成本和收入和利润为
   
    成本=进价=234(此时没有交17元的增值税)
   
    收入=卖价+所退增值税=300+34=334
   
    利润=收入-成本-不予抵扣额=334-234-6=94大家可以看出,其实不予抵扣额就是当退税税率小于增值税税率时产生的差额。根据MAX的提醒补充:
   
    外贸公司退税使用这个公式:应退税额=购迸货物的进项金额×退税率,而不是前述的“先征后退”或“免,抵,退”那么复杂的公式。出口工厂和外贸企业最终的退税额有可能不同,也有可能不同,举例说明如下
   
    C是外贸公司,它购进是234,出口也是234(不加价),则套用这个公式的结果是
   
    应退税额=购迸货物的进项金额×退税率=200X17%=34使用“先征后退”公式计算如下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200X17%=34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34-34(B企业已交)=0(C企业在将货物出口后应交给税务局的
    税额)
   
    出口后可以获得退税额为(假设退税率为17%)
   
   
    应退税额=FOB价X退税率=200X17%=34(与上述方法结果相同)但此时如果加价且退税率为15%的话,结果就不同,
   
    C是外贸公司,它以234购进,以300出口,套用公式为
   
    应退税额=购迸货物的进项金额×退税率=200X15%=30使用先征后退公式计算为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300X17%=51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51-34(B企业已交)=17(C企业在将货物出口后应交给税务局的税额)
    
   
出口后可以获得退税额为(假设退税率为15%)

  应退税额=FOB价X退税率=300X15%=45

  实际得到45-17=28(<30),结果不同了,少收入2元,这两元其实就是最后一道环节产生增值(300-200=100)后的不予抵扣额=100X(17%-15%)=2。

    所以无论实行“先征后退”还是“免,抵,退”,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先征后退”的缺点在于企业要先交纳增值税,而且要等到下一年度才能把所有的增值税退回,而“免,抵,退”则可以每个月从内销应缴税额中扣除,不存在退不回来和挤占流动资金的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关键字:出口|退税|结算|方法
【字体: TOP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您还有问题没有解决,请在下面提问
问 题:
内 容:
联 系 人:
公司名称:
电 话:
传 真:
手 机:
地 址:
邮政编码:
X关闭
关闭

 

0315-2738258 13303155855 工作日:8:00-23:00
周 六:8:00-23:00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关注订阅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