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超大型石墨矿发现纪实 |
|
|
|
2015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发现超大型石墨矿的消息引起业内业外很大的关注。据悉,该矿探明石墨资源量约为1.3亿吨,平均品位5.45%,占全球可采储量约7.3%,占国内可采储量约10.2%。这个大矿是如何被发现的?日前,记者来到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管辖,位于茫茫戈壁之中的查汗木胡鲁石墨矿矿区,找到矿区发现者——内蒙古第八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寻找答案。 “这座大矿的发现,纯属偶然……” 内蒙古第八地质勘查开发院院长贺中银告诉记者:“这座大矿的发现,纯属偶然……” 2014年,阿拉善左旗对一部分空白区矿业权进行拍卖,一家公司当时抱着“赌徒”心理摘了牌,拿下一个11.42平方公里空白区的矿业权。这里除了20世纪70年代发现过一个露头的小矿点外,没有其他相关资料。 这家公司取得矿业权后,找到内蒙古第八地质勘查开发院。接下任务后,该院派出一个探矿小分队到阿拉善左旗进行实地勘查。第一天,小分队一行20多人奔波了一天,找到了资料中标注的一个唯一的坐标点,可除了骆驼刺、沙子,没有其他发现。回到驻地后,分队长郑永涛思来想去,总感觉查汗木胡鲁戈壁还有没被发现的秘密。第二天,这个倔强的陕西汉子一个人来到了戈壁。很幸运,他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就找到了资料里记载的那处矿点。其实,所谓的矿点只是沙土中露出了几块并不显眼的石头。这样的地貌戈壁滩上随处可见。 郑永涛判断这里有发现中小型石墨矿的潜力,连夜赶回院里汇报。据此,该院正式成立勘查小分队,由郑永涛带领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年轻人展开了一场追逐大矿的旅程。 “好样的,你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2014年5月17日,小分队开进了查汗木胡鲁石墨矿区,投资总金额2100多万元的“阿拉善左旗查汗木胡鲁石墨矿区勘查项目”启动。合作方要求必须在8月中旬之前完成普查工作。 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郑永涛和队友们拍着胸脯说:“哪怕掉一层皮,也要完成任务。” 5月的沙尘暴刮起来,遮天蔽日。小分队常常早出晚归,中午只吃一点自带的干粮。有人开玩笑地说:“一顿饭下来,吃了半顿沙子。” 生活上将就着过,可工作上半点不能马虎。郑永涛要求项目组每个成员对每个矿化点和异常带都要追索到底。 2014年7月30日,小分队对9条露头矿体进行深部钻探验证。第一个孔设计孔深200米。郑永涛说:“一钻下去,见到了厚度达112米的矿层……” 大家的喜悦难以言表。贺中银现场对着队员们只说了一句话:“好样的,你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贺中银留下来,和小分队一起精心设计,布置了每一个钻孔。 “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是荒漠地带夏日气候的真实写照。七八月份,白天最高温度可达40摄氏度以上,还动不动就刮风。但全体技术人员用15个昼夜完成了3个普查孔的钻探工作,分别见到了80米、120米、64米厚的工业石墨矿体。 郑永涛回忆说,8月19日,就在最后一个普查孔施工过程中,工区上游突降暴雨,由于地势北高南低,瞬间干涸的河道灌满了洪水,夹杂着滚石奔流而下。 洪水不但冲走了钻机,还冲走了水泵,值班的技术工人迅速跳到水里捞起了钻机和水泵。 郑永涛说,洪水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查汗木胡鲁石墨矿区因为地处荒漠之中,严重缺水,钻机用水都要到10多公里以外的一个牧民家里买,每车水的费用超过100元。郑永涛突然想到,何不将洪水“变害为宝。”于是,他带领技术员张晋畅再次跳入洪水中,用铁锹为洪水改道,使之流入工区蓄水池中。很快,钻机工人们也加入到改道队伍中。一个多小时后,洪水渐渐退去,蓄水池里蓄满了水,郑永涛算了一笔账,这可为他们省下20多万元的买水钱。 这一年,项目组没有按照惯例在入冬之前飞回“暖巢”,仍旧坚守在荒漠戈壁,实施完成37个钻孔,基本查明了勘查区内石墨矿体的分布范围、矿体规模、贮存部位、顶底板岩性等矿体地质特征,同时开展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为下一步开展勘探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解决重重困难坚持下来的项目,荣获2015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 很快,野外施工的整体规划完成——2015年2月初之前必须完成详查野外施工。由于是冬季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地勘八院调派3台技术力量最强的钻机开赴石墨矿一线。 沙漠的冬夜冷得出奇,真的能滴水成冰。开出一天500元的报酬都吸引不来钻工,最后所有的机长上一线,机长当班长,班长当小工。人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没有水源,钻机还是无法工作。 郑永涛带着队员在距离工地10多公里的一个地方发现了一眼沙漠泉,可已结冰,厚度达60多厘米。 组员张晋畅回忆说说,他们用铁橇在冰层上凿开了一个小口子为钻机取水。“但是,天实在是太冷了,打钻用的水管不到5分钟就被冻住了,我们就烧开水不停地在上面浇。冻了化,化了冻,就这样反反复复,两天时间一台钻机的进尺只有20米,工作量不及夏季的1/7……” 这样下去怎么行呢?一个有经验的机长建议:“把所有的泥浆坑换成铁池子,架高下面用炭火加温,这样既不会冻管子,也不伤套管……”这句话点醒了大家,钻机速度因此大幅提升。 2月4日,小分队如期收队,实际钻探进尺达到1.5万米,比原来的设计多出5000米。郑永涛说,他们回到院里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合作方又要求他们在2月10日前拿出一个地质报告。 小分队答应了。 这6天里,郑永涛与技术人员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2月10日,他们带着油墨末干的地质报告赶赴呼和浩特,一次性通过评审。 郑永涛到家的那一天,邻里正为庆祝除夕放烟花。 他在家只呆了三天。郑永涛说:“从初四到十五,我们又整理出了200多张图……” 正月十六,查汗木胡鲁矿又增加了23孔、7000多米的工作量。 与勘查区牧民接触一年多下来,小分队和牧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15年3月17日,年近八旬的老牧民蒙根其其格突发疾病,急需用钱。郑永涛和同事连夜开车到150公里外的瞪口县去取钱,因为时值深夜,他们只能在自动取款机上提钱。受提款总额限制,他们跑遍县城,取出了7.5万元及时送到蒙根其其格家里,解决了燃眉之急。 有的牧民家的羊丢了,他们知道后也会派出专人专车去帮牧民寻羊。 牧民们从开始的不配合到理解小分队的工作,让项目组少了很多麻烦。贺中银告诉记者,查汗木胡鲁石墨矿普查报告已通过了评审验收,现在正在进行探转采的准备工作。 矿区项目负责人刘凯介绍说,这座矿山拟设计年生产石墨浮选精矿16万吨,服务年限28年,设计生产可膨胀石墨、柔性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氧化石墨、核石墨等深加工产品,总产值预计达7000多亿元。 今年1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查汗木胡鲁矿区晶质石墨矿勘探》项目荣获“2015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 |
|
![]() |
|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 |
| 关键字:内蒙古自治区超大型|石墨矿|发现纪实 |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