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将矿产资源分为预测储量和探明储量两大类。探明储量是经过工程控制和了解的储量,预测储量是根据推断估算的储量。其中探明储量分级有ABCD之分,预测储量分级为EFG。
(一)探明储量分类分级
1977年国家地质总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学工业部联合颁发《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国家地质总局颁发《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测》(试行),在两个总则中,储量分类分级作如下规定:
1、储量分类
(1)能利用(表内)储量:是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2)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是由于有益组份或矿物含量低,矿体厚度薄,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或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产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工业上暂不能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的的储量。
2、储量分级
(1)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隽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其条件是:
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对于夹石和破坏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
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完全确定。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2)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矿山初期开采地段)。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
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已详细控制。对夹层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对矿石工业类石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详细确定。在需要分采和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主要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3)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其条件是:
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
(4)D级:此储量的用途有: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的储量;对于复杂的较难求到C级储量的矿床,一定数量的D级储量可作为设计的依据;对一般矿床,部份的D级储量,也可为矿山建设设计所利用。其条件是:
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
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
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和品级。
D级储量是用稀疏的勘探工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由于矿体变化复杂或其它原因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或物化探异常经过工程验证所计算的储量;以及由C级以上的储量块段外推或配合少量工程控制的储量。
(二)预测储量分级
根据地质矿产部地资(1982)601号批转资料局《关于一九八三年正式开展矿产资源总量预测工作的报告》的通知中规定,我国预测储量分为E、F、G三级。
1、E级:已发现矿床除探明储量以外所预测的储量。
2、F级:为已知矿田内所预测的(尚未发现的)可能发现的矿床储量。
3、G级:为成矿区、成矿带中尚未发现矿床的成矿有利地区内,所预测可能发现的矿床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