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非洲策略解密 |
|
|
|
据悉,中国是矿产资源消费大国,进口量也是日益增大,所以就促使我国不断的发展海外市场,不断拓展规模。根据九月发布的“2013非洲吸引力调查报告”由于多年来的战乱和一些疾病的横生,使一些发达国家放弃了对非洲国家的投资,近五年直接下降了20%。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中非贸易额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在非洲投资的企业已经超过了2000家,遍及非洲50多个国家,非洲已成为中国海外在欧美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投资地。对于投资的偏好,中非发展基金不仅关注资源领域,更着眼在农业加工、制造机械、建材、轻工、家电等生产型领域的发展机会。截至目前,中非基金累计对非投资项目近400个,已决定对30个非洲国家的70多个项目进行投资,计划投资额26.8亿美元,已实际出资超过20亿美元,带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超过100亿美元。 近年来伴随资源保护主义情绪升温,非洲各国对外国投资审查也愈发严格,并设立高税费等诸多门槛,从而迫使中国矿业投资者不能再势单力薄进入非洲,而是开始重新梳理海外开矿风险,全盘考虑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对于如何防范盲目性,李克兴建议,投资前期一定要做好调查,并制定清晰的投资策略,否则就有可能发生很多意外情况。“如果对当地税收法规了解不全,或预计不足,企业则可能根本无利可图。此外许多非洲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企业生产所需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对非投资企业需要为配套设施的建设付出高昂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投资启动成本。另外,文化差异巨大,语言交流不便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双方的经济贸易往来。” 实际上,正如李克兴所描述的那样,中国海外矿业项目的投资回报并不乐观,一些海外矿山投资项目甚至成为拖累企业业绩的包袱。诚如工信部骆铁军副司长所说,“近年来,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在境外勘探开采铁矿石资源,但真正发挥效力的项目屈指可数。”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陈先达也认为,“如果没有完善的合作机制,可能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不敢往下走,投入的钱一分都回不来。” 例如2013年9月4日,非洲最大黄金工会南非全国矿工协会罢工要求上调月底薪至6300元,南非矿业协会代表着在这场工资纠纷罢工游 行中的7家黄金公司。受此影响,同期南非黄金矿业指数过山车般大幅下跌43%。工会罢工是中国企业进入非洲遇到的常见问题之一。李克兴表示,在苏丹也有类的罢工事件发生,一些中国企业由于不熟悉投资所在地的劳工政策,经常不得已支付超过预算几倍甚至数十倍的用工费用,有时还导致项目流产。“有时候很难找到所需技能的技工,不少中国企业只能从本国带来中国工人,这就难免造成与当地文化的冲突,这就提醒我们除了要熟悉当地的法律,不要总是寄希望于从中国带去大批技术熟练的工人的计划,应对的办法是要想办法本地化。非洲不仅希望看到中国企业带来技术,留下道路、桥梁,更想看到我们为他们带来希望。” 据李克兴介绍,投资人将一个绿地项目转入矿山开发而产生回报,需要花费6年以上的时间。对于不熟悉矿业投资的人来说,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变数极大,因此就相当于在驾驶一艘巨型矿业资本驱逐舰,需要导航。对此李克兴坦言,非洲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发展落后,各国或各地区发展水平极其不平衡,这对我国企业进入非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很多中国企业对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吸引外资政策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投资环境、市场销售前景没有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就贸然进行投资生产,导致产品滞销,企业蒙受损失。” 由于很多西方国家进入得早,占据了大多数的优质资源,因此我们一般拿到的绿地项目比例高,现在我们也会积极寻找西方企业退出后的项目,如中非基金和武钢获得的邦矿项目,或者花较高代价购买项目,例如中国五矿取得Anvill 的铜矿项目。 非洲国家一般对外汇管制严格,因此投资决策必须结合当地的经济、政治、法律、习俗和文化,有的放矢地对风险进行分析、对不同业务找出主要风险点,进而防控风险。“全盘分析内外部环境,利用SWOT等分析方法,找出和发现公司及股东的优势与不足,结合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情况,确定公司海外战略,围绕战略,进行总体部署,并进行国别分析和排序,以形成逐步发展的路线图。” 由于中非投资还处在初创发展期,全球财务管控体系还未成形,目前主要通过外派人员、授权审批体系、资金拨付体系和离岸账户体系来支持投融资业务。“今后我们将逐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投融资管理是公司管理的主要工作,也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在融资方面,中非投资一直持稳健方针,从经济和财务指标多维度考虑,在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适度提高资产负债率。在项目投资层面,采取权益资本投资和项目贷款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总体规划规范管理,统一财务系统,资金适度集中、分级负责。并在可行的情况下,逐步达到支持采购、销售部分一体化,收支部分一体化、资金集中管理和分级负责相结合的模式。”不过李克兴也强调这是个长久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需要厘清责、权、利,通过合理的薪酬体制吸引到精通掌控国际风险的人才,从而在经营中很好地驾驭风险。 |
|
![]() |
|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 |
| 关键字:投资|非洲策略|解密 |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