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采场的构成要素及定义 | 
      |
  | 
      |
|   露天采场的构成要素包括有: 一、露天采场的边帮。即露天采场的四周表面,由台阶坡面、倾斜干线的坡面和平台所组成的表面总体。位于矿体顶盘的叫顶帮,位于矿体底盘的叫底帮,位于矿体走向两端的叫端帮。 二、露天采场的工作帮(AD)。正在进行开采和将要进行开采的工作台阶组成的边帮或边帮的一部分。工作帮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它随着开采工作的进行而不断的移动。 三、工作帮坡面(KG)通过工作帮坡面最上和最下一个台阶的坡底线所做的假想平面。 四、工作帮坡角(φ)。工作帮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五、露天采场非工作帮(CD及AB)。由已经结束开采工作的非工作台阶组成边帮或边帮的一部分。非工作帮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 六、非工作帮坡面(CD及AB)。通过露天采场非工作帮最上一个台阶的坡顶线和最下一个台阶的坡底线所作的假想平面,它代表露天采场的最终位置,所以必须保持稳定。 七、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角(β及γ)。非工作帮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八、上部最终境界线(B及C)。开采结束时,非工作帮坡面与地表相交的闭合线。 九、下部最终境界线(E及F)。开采结束时,非工作帮坡面与露天矿底平面相交的闭合线。 十、露天矿最终境界。露天矿开采结束时,由其上下部最终境界所限定的位置。  | 
      |
![]()  | 
          |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 |
| 关键字:露天采场|构成要素|定义 |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