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4.22-4.27)LME铜库存已经攀高至61万吨上方,伦铜现货贴水虽然还在30美元/吨附近徘徊,但随着大跌行情的来临,其贴水幅度有微弱缩窄,不过幅度有限,欧洲铜消费依然较差。本周(4.22-4.27)伦铜价延续跌势,顺利跌破7000美元关口,并且创下了6800美元的低点;但是价格并没有在此低位徘徊,而是再次回升至7000美元附近,堪用探底回升来形容。
|
表:伦敦交易所收盘行情 单位:美元/吨 |
|
日期 |
星期 |
开盘 |
最高 |
最低 |
收盘 |
|
4月12日 |
星期五 |
7556 |
7556 |
7406 |
7406 |
|
4月15日 |
星期一 |
7170 |
7202 |
7150 |
7202 |
|
4月16日 |
星期二 |
7250 |
7300 |
7250 |
7285 |
|
4月17日 |
星期三 |
7100 |
7100 |
7080 |
7080 |
|
4月18日 |
星期四 |
6992 |
6991.5 |
7090 |
7088 |
本周(4.22-4.27)沪伦比值呈冲高回落走势,进口亏损也在不断下滑,目前亏损在500元/吨附近徘徊。不管从沪伦比值、进口盈亏还是连续升值的人民币来看,这个环境还是比较利于融资铜的进入的,但细看融资铜,如果进货企业单纯是出于信用证融资目的购入现货铜,或者将融资铜仓单重复质押,一旦铜价暴跌,或者铜市低迷,就加大了“融资铜”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所以铜价大跌的当前,“融资铜”爆仓风险再次引发市场忧虑。排除其他因素,单从这一忧虑看,预计短期融资铜进入量或受抑制。
本周(4.22-4.27)现货成交差于上周,再加上周四沪铜跌停影响成交,而且很多原料买家对突发性暴跌的铜价持恐慌态度,以至于他们怀疑类似0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来临,一直观望,买货不多。在需求不济的情况下,一直充当市场主力的中间商本周(4.22-4.27)继续演绎他们的角色,但比较明显的是周五买货较多,这或许是在降低前期接货成本。连续大跌引发的恐慌情绪消退还需一些时日,预计下周买货者依然不多。
|
表:上海现货市场价格行情 单位:元/吨 |
|
日 期 |
星期 |
最 低 |
最 高 |
收 盘 |
|
4月15日 |
星期一 |
53800 |
54500 |
54150 |
|
4月16日 |
星期二 |
52750 |
53250 |
53000 |
|
4月17日 |
星期三 |
53150 |
53450 |
53300 |
|
4月18日 |
星期四 |
50630 |
50850 |
50740 |
|
4月19日 |
星期四 |
50500 |
51300 |
51300 |
从宏观经济形势上看,本周(4.22-4.27)稍早公布的中国1季度GDP增速大幅下滑令国内外对中国下游铜需求复苏的美好愿望破灭;加之美国就业等经济数据不佳,3月CPI 环比下滑0.2%,面临通缩威胁,再次引发对美联储将QE与就业数据挂钩的科学性,量化宽松退出预期增加;而且欧债危机远没有过去,Egan-Jones 下调德国信用评级,债务风险蔓延核心欧元区国家,欧央行或将再次降息以应对艰难的经济形势,欧洲复苏十年之内将不会出现明显的好转。这些都极大的抑制了市场资金风险偏好。
基本面上的疲软表现也为这种跌势营造了一个大的环境,未来至少5年内将面临供给过剩的尴尬局面。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最新公布报告称,2013年1-2月全球铜市 供应过剩12.9万吨; 1-2月中国铜消费量同比下滑7.5%至130万吨,美国、日本、德国铜需求也停滞不前。根据资讯的调研数据显示,4月份铜材、线缆企业开工率的回升至80%、75%附近,但订单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且企业多处在去原料库存的阶段,短期内很难看到下游的买货力量。
另外,LME铜库存不断增加至61万吨,三大交易所库存超过90万吨;中国保税仓库铜库存达到65万吨,从库存消费比来看,目前接近4周,超过了2008 年的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债务危机时期。在需求不好的情况下,这些可以统计的显性库存给市场带来了越来越重的心理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