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9530


当前位置: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网首页矿业学堂地勘知识矿床地质 → 矿床勘探研究程度的要求

矿床勘探研究程度的要求

http: 时间:2013/4/10 11:34:44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1188
  一、矿床地质研究要求
  
  地质观察研究是认识矿床的基本方法,地质勘探期间应加强第一性的矿床地质资料的收集和综合分析工作,认真研究区域和矿区的成矿地质因素和成矿后对矿床有重大影响的地质因素,研究控矿条件、成矿规律、矿床成因、找矿标志。特别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1. 研究含矿层位、含矿岩系的岩性特征及其变化,对矿层顶底板一定范围内的岩性特征、标志层应着重研究。根据勘探资料,综合研究矿体产状、形状、厚度等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的规律;研究各种矿石类型、夹石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2. 2. 勘探研究矿区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发育程度。对落差大、分割矿体、影响划分井田及确定基建主要开拓井巷的较大断层,其位置、落差、产状应有工程控制,予以查明;对矿层的主要褶皱形态也应有工程控制,对小断层、小褶皱要查明大致规律。应强调有相应比例尺的高质量的地表地质测量工作,尽量利用天然露头及采掘工程,必要时选择典型地段,用沿脉坑道或沿脉槽揭露,进行观察研究,对褶皱、断层发育程度及其分布规律作出评述。
  
  3. 3. 研究成矿后的变质作用、岩浆岩的特征及其对矿床的影响。
  
  4.对风化锰矿床分布地区,应注意寻找和评价原生锰矿床。对堆积锰矿床,还应注意研究矿体底板(特别是底板为灰岩时)古地形起伏特征。
  
  5.基本查明矿床的氧化带发育程度及其影响氧化深部边界的地质因素。对氧化带发育的矿床,在正常网度控制的基础上,应根据矿层的产状、矿石类型、围岩、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不同条件,还可用一定工程进一步圈定氧化带[注]。
  
  二、矿石质量研究要求
  
  为查明矿石工业用途和合理利用途径,地质勘探阶段,应作好矿石质量研究工作。
  
  1. 1. 研究矿石的矿物成份和结构构造特征,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并查明其分布规律。对贫矿石的矿物成份及结构构造(包括粒度及嵌布特征),尤其要详细、系统地研究,闸明其对矿石选冶加工技术的影响。对粉矿分布情况应进行了解和控制。对含量足以影响矿石利用价值的Fe、P、S、Pb、Zn等元素,要查明其赋存状态。对高品位的氧化锰矿石,为了正确评价其放电性能和探索改善途径,要对不易区分的氧化锰—氢氧化锰矿物作详细的研究和鉴定。
  
  2. 2. 查明矿石中的有益有害元素含量,相互关系及其空间变化规律,划分矿石工业类型、品级、并了解其占有比例和分布情况。冶金用矿石评价的主要组份,除锰外,一般有Fe、P、SiO2,碳酸矿、自熔性和碱性氧化矿石还有CaO、MgO、灼失量。当矿石中存在多量硅酸锰、硫锰矿,或氧化锰和碳酸锰混合类型,均需要作物相分析,确定其含量比例。电池用的矿石,除MnO2外,尚有可溶性(溶于20%NH4Cl)Fe、Cu、Co、Ni、Pb等。研究的内容、方法、数量,要根据矿石的特点,重点放在含量足以影响矿石工业评价的组份上。
  
  堆积锰矿主要研究净矿石的化学成份、块度及含矿率。
  
  3. 3. 对贫矿石或含有综合利用价值的其它元素的矿石,勘探阶段应作实验室选矿试验,对规模巨大、矿石选矿性能又复杂的矿床,或没有利用过的新的工业类型矿石,要进行实验室的扩大试验,或实验室冶炼试验。矿区的矿石类型、品级与邻近的生产矿区的矿石类型、品级相同,选冶技术已完善解决时,则在对矿石物质成份(包括化学成份和矿物成份)和组织结构详细研究和类比的基础上,也可少作选(冶)试验。
  
  如工业部门需要采取半工业或工业试验样以及其它试验样品时,采样和试验工作一般由工业部门负责,地质勘探单位要协同作好采样设计和有关的配合工作。
  
  矿区有多种类型品级的矿石,且可分采利用时,要分别采样试验,否则采取混合样品。采样之前,应系统、充分研究矿石的矿物成份、结构构造和化学成份,试验样品应在矿物成份和结构构造上具有充分代表性,其品位也应尽量接近所评价矿石的实际平均品位。
  
  对矿区内可作为放电锰用的矿石,应采集样品进行实样电池放电试验。
  
  三、矿区水文地质研究要求
  
  1. 1. 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查明矿区各含水层,特别是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产状、埋藏条件、水位、水温、水质、富水性、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其动态变化。查明与矿床充水有关的构造破碎带,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富水的构造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宽度、富水性、导水性。查明隔水层或阻水断裂带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稳定性及其隔水程度。查明各含水层之间及与构造破碎带的水力联系及其含水层系统的组合关系。查明地表水体的分布范围及其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2. 2. 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应着重研究含水层的岩性结构、粒度成分、滚圆度、分选性、胶结程度及其分岔、复合规律;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应着重研究含水层的岩性、裂隙性质、充填情况、发育程度、分布规律、风化带发育深度等;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应着重研究岩溶充水空间形态及充填情况、岩溶分布规律、发育程度及其不均一性等。
  
  3. 3. 查明矿床充水因素、充水水源、进水方式、边界条件,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正确地选择计算公式和参数,结合矿山可能的开拓方案预测矿坑涌水量。
  
  4. 4. 提出矿坑水的防治措施、排供结合、综合利用、防止污染的初步意见。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5. 5.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和技术要求及工作量,按地质矿产部颁发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勘探规范》执行。
  
  四、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研究要求
  
  1. 1. 测定矿石和近矿围岩的体重、湿度、硬度、块度、松散系数、安息角、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有关的物理力学参数。尽量利用探、采坑道观测顶底板的稳定性和测量游离二氧化硅的浓度和放射性强度等。对有地热异常的地区要测量地温。产于含炭、含黄铁矿多的炭质页岩中的矿床,要注意内因火灾的自燃性研究。对堆积锰矿床,还应测定净矿粒度及其分级、剥采比等。
  
  2. 2. 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风化带的深度,研究岩石及矿石的性质,研究破碎带、断层、节理裂隙的发育和分布,及其对矿体、顶底板围岩和夹石稳固性的影响。对露天矿坑开采的矿床,着重研究边坡的稳定性;对地下坑道开采的矿床,着重研究顶底板的稳定性;采取评价岩矿石(土)稳定性的代表性样品,测定其物理性质和力学强度。
  
  3. 3. 对已开采的老矿区,应调查老窿的分布及其充水情况。对有第四系覆盖的岩溶充水矿床,应根据岩溶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及抽水试验资料,预测矿山排水可能产生的地面塌陷范围。
  
  4. 4. 注意收集矿区及邻区的地震资料;注意观察岩石软弱夹层、软弱面及其软化作用;注意调查滑坡、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
  
  五、矿床勘探控制程度要求
  
  1.按各级储量的要求控制矿体的规模、形态以及分布范围。
  
  对确定露天开采的矿床要用工程基本控制四周的边界和露天采场底部矿体的边界,以确定露天开采剥离境界。
  
  对地下开采的主要矿体的两端、上界和延深情况,应用工程控制,以合理确定开拓工程布置。
  
  在勘探主矿体同时,对浅部首期开采地段主矿体上盘有开采价值的小矿体,应一并控制,必要时适当加密工程,提高其研究程度。
  
  对矿体中产状、形状、品位、厚度剧烈变化处和出现无矿天窗处,应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查明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必要时加密控制。
  
  2.对于埋深不大的矿床,最好一次勘探完毕。对延伸很大的矿床,如分期建设,应分期勘探。勘探深度[注]应根据矿床规模大小及建设需要确定,一般不宜超过300一500米。勘探深度以下的矿体,用稀疏工程进行远景控制。
  
  3.3.各级储量比例
  
  大中型矿床详细勘探范围内一般要求探明B十C级70%以上。B级储量一般分布于首期开采地段,并大体分布在一定标高之上,其比例应达详勘范围内B+C+D级储量10-20%,
  
  小型矿床一般只求C+D级储量,C级占50%以上,其中复杂的小矿,虽用较密的工程,仍不易达C级要求时,可少求或不求C级储量,供边采边探。
  
  六、综合评价要求
  
  对与锰矿床共生的矿产,应统筹兼顾,综合勘探,综合评价。其勘探程度,视具体的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定。
  
  锰矿石中伴生元素或组份,一般达表4含量时,或虽不达表4含量,但易于选冶回收时,均应注意综合评价。要查明其含量、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在矿石选冶加工技术试验时,应作综合回收的研究。
  
  表4
  
  元素或组份CoNiCuPbZnAuAgB2O3S
  
  含量(%)0.02~0.060.1~0.20.1~0.20.40.70.0.2
  
  g/T5~10
  
  g/T1~32~4
  
  [注] 锰矿石中伴生元素,多呈细微粒分散、包裹,或与锰、铁矿物结合的状态存在。表4中的数据系根据已有的选(冶)试验资料归纳的。
  
  伴生多种贵重金属及有色金属的矿床,据目前的实验研究,用化学选矿,综合回收效果好,技术经济上可行,从而使锰含量未达表内矿石要求的锰矿石,也具有利用价值。应根据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制订包括锰含量在内的合理工业指标。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关键字:矿床|勘探|研究
【字体: TOP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您还有问题没有解决,请在下面提问
问 题:
内 容:
联 系 人:
公司名称:
电 话:
传 真:
手 机:
地 址:
邮政编码:
X关闭
关闭

 

0315-2738258 13303155855 工作日:8:00-23:00
周 六:8:00-23:00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关注订阅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