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资述,直接测算矿产资源原有价值是不可能的,只能用"逆算法":先根据矿产品市场价格计算收人,从中扣除代表社会平均技术、管理水平的成本费用,再扣除投资和平均利润,最后剩下的超额利润,即矿产资源原有价值。但在计算中,要让选取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真正代表社会平均技术、管理水平是很难的,难免不够准确。
如果简单地选取被评估矿山的实际技术、经济指标,当其技术、管理水平较低时,"逆算"出来的矿产资源原有价值变小;若被评估矿山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矿产资源原有价值又会变大。即便准确无误地反映了评估时的社会平均技术、管理水平,它们在未来都必然会有变化;矿产品的价格会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使收人提高或降低;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会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使成本提高或降低:技术总在进步,会使开采的贫化率、损失率降低,使选矿回收率、精矿品位、精矿产率提高等,使矿业生产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收入提高;新技术的开发,会使原来不能利用的组分得以利用,从而提高收入等等。
我们虽然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预测,并努力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但永远不可能做到预测的绝对准确无误。因此,矿业权价格必然随评估者不同而变,在未来也必然会有变化,有时甚至会有很大变化,即具有动态性例如,福建紫金山金矿1994年经省储委批准的详查金储量为5.45吨,平均品位4.24克/吨,当年国家转让该矿的矿业权价款仅1000余万元。现在该矿年产黄金约10万两年利润约5000万元。显然,转让价格偏低。原因是,当初是按金储量为5.45吨确定的矿业权转让价,而该矿2001年5月经审定的6十c+d十e级金储量为123.46万吨,从一个小矿一跃而为在全国名列前茅的超大型金矿床。虽然矿业权人找到了新矿体,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矿业权人因地制宜降低了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品位指标:边界品位降至0 .5克/吨,工业品位降至1克/吨,全矿床平均品位降至1.5克/屯。虽然矿石平均品位降至1.68克/吨,但因矿体大大扩大,原来的40多个矿体连成一个大矿体,可以进行大规模开采,采矿成本仅16.67元/吨矿,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以及针对矿石性质,改用低成本的堆浸选矿法等原因,效益反而十分显著。
现在矿业权价格显然大大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