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矿浮选 |
|
|
|
锂矿浮选 A锂矿物可浮性 主要含锂矿物有锂辉石、锂云母、透锂长石等。它们的可浮性如下: 锂辉石A12O3·Li2O·4Si02,含Li2O4.5%~8%。表面纯净的锂辉石很容易用油酸及其皂类浮起,但其表面因风化污染,或在矿浆中被矿泥污染了的,其可浮性变坏。另外,矿浆中一些溶盐的离子(铜、铁和铝的离子等)不仅活化锂辉石,而且也活化脉石矿物,所以浮选前要脱泥并用碱处理。用氢氧化钠处理时,锂辉石的回收率随其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搅拌时间也相应缩短。随搅拌强度提高,回收率也提高。如转速提高7倍,回收率可提高40%。 用油酸或环烷酸皂作捕收剂时,锂辉石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都能很好地浮游。用十八胺和膦酸酯钠盐为捕收剂时,只在弱碱性或中性介质中锂辉石才能浮游。用油酸作捕收剂,氟化钠和木质素磺酸盐为调整剂,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调整pH为7~7.5时,锂辉石的浮选效果最好。 经过活化的锂辉石,用阴离子或阳离子捕收剂都能浮起。未经活化锂辉石,在油酸用量很高时也难浮起。 无论采用那一种捕收剂,水玻璃、糊精和淀粉都是锂辉石的强烈的抑制剂。其中淀粉的选择性较好,糊精次之。它们先抑制锂辉石,后抑制脉石。但水玻璃的选择性较差,对锂辉石和脉石同时起抑制作用。 锂辉石的浮选粒度,一般在0. 锂云母Al203·3Si02.2(KLi)F,含Li20 1.2%~5.9%。粗粒锂云母用手选、风选或摩擦选富集,细粒的锂云母才用浮选法回收。锂云母的捕收剂以阳离子捕收剂最好,用十八胺时,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都能很好地浮选锂云母。未经活化的锂云母不能被油酸捕收,用氢氟酸活化后,能得到较好的指标。 矿浆中的一些铁盐、铝盐、铅盐、硫化钠、淀粉及磷酸氢钠等均能抑制锂云母。锂的碳酸盐和硫酸盐能活化锂云母。用十八胺选别锂云母时,最好的活化剂是水玻璃和硫酸锂,而强的抑制剂是漂白粉、硫化钠和淀粉的混合物。铜、铝和铅的硝酸盐是锂云母的抑制剂,而铜和铝的硫酸盐却是锂云母的活化剂。 透锂长石Al203·Li20·8SiO2,含Li20 2%~4%,用阴离子捕收剂如油酸、油酸钠、异辛基胂酸钠来浮选透锂长石,在任何pH下均不浮游。用阳离子捕收剂,如用十八胺来浮选透锂长石,则其浮游性很好。用十八胺作捕收剂,矿浆pH为5.5~6.0时,其回收率为78%,而采用烷基胺盐在碱性介质(pH为7.5~9.5)中浮选时,其回收率可提高到90%~92%。 采用烷基胺盐为捕收剂时,氯化铁(300~ B锂矿的浮选方法 锂辉石的浮选有正浮选和反浮选两种方案。正浮选是在酸性介质中进行,所以又称“酸法”。它用油酸及其皂类作捕收剂,将锂辉石浮入泡沫产品中;反浮选是在碱性介质中进行,所以又称“碱法”。它用阳离子作捕收剂,浮出脉石矿物,槽内产品就是锂辉石精矿。 正浮选的方法是,开始就向矿浆中加氢氧化钠进行搅拌、擦洗以除去表面的污染物,脱泥和洗矿后,然后按下面三种方法处理: (1)先浮云母,后浮锂辉石,最后浮长石。其步骤是: 1)在弱酸性介质中,用阳离子浮云母; 2)将浮选尾矿浓缩至50%固体,用油酸类捕收剂及醇类起泡剂调和后,稀释至17%固体,浮锂辉石; 3)将浮完锂辉石的尾矿用氟氢酸处理后,再加阳离子捕收剂浮选长石。 (2)先浮锂辉石,后浮云母,再浮长石。其步骤是: 1)将矿浆浓缩至64%固体,加油酸、硫酸和起泡剂搅拌后,稀释至21%固体,浮锂辉石; 2)锂辉石浮选尾矿中的云母,用阳离子捕收剂浮出; 3)云母浮选尾矿加氟氢酸活化长石,并加阳离子捕收剂浮长石。 (3)锂辉石和云母混合浮选,最后浮长石。其步骤是: 1)在浓浆中加硫酸调和,然后加阴离子捕收剂,浮选云母和锂辉石; 2)混合精矿在酸性介质中搅拌,将云母和含铁矿物浮出,槽中产物便是锂辉石; 3)混合浮选后的尾矿,加氟氢酸处理后,用阳离子捕收剂浮长石。 锂辉石的正浮选可举美国布列克-西尔斯选矿厂为例。该厂采用油酸作捕收剂,直接浮选锂辉石,流程见图5-23。原矿含Li20 1.26%,磨矿时加0. 锂辉石的反浮选在碱性矿浆中进行,以糊精、淀粉等作为锂辉石的抑制剂,松醇油作起泡剂,用胺类阳离子捕收剂浮选石英、长石和云母等脉石矿物,槽内产品去铁之后,就是锂辉石。 美国金兹山选矿厂反浮选法回收锂辉石。该厂处理的矿石中,有用矿物为锂辉石、锡石和绿柱石,还有少量的铌铁矿、独居石和金红石等。脉石矿物有云母、石英。选矿厂所用的原矿含锂辉石15%~38%、长石30%~56%、石英22%~72%和云母3%~5%。 浮选时先浮脉石矿物,并从浮出的脉石矿物中分选出云母、长石和石英精矿。浮完脉石后的尾矿再浮含铁矿物,槽内产品便是锂精矿。精矿含锂辉石80%左右,回收率65%~71%左右。流程见图5-24。 ![]() |
|
![]() |
|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 |
| 关键字:矿、浮 |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