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在深部高应力开采方面的技术应用 |
|
|
|
| 西澳大利亚在深部高应力开采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10-11],Misch I.和Lang A.用了10年时间,研究了发生在地下矿山的一些由于微震所诱发的岩爆和岩体塌落事件。这些矿山的水平应力远远大于上覆岩层的自重应力,他们对各个事件发生地点的地质条件、采矿工艺做了介绍,并对事件进行了现场调查,记录了破坏情况,阐释了发生的原因,对由于爆破和地质结构断层引发的应变型、弯曲破坏型、矿柱型岩爆,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为后来其它矿山采用系统的方法以确保安全生产积累了经验。西澳大利亚大学的Duplalicic P.和Bradyb H.G.利用 Northparkes矿安装的微震监测系统,对岩体的三维活动及崩落过程的力学控制研究所获得的数据,采用2种不同的方式对Endeavour 26(E26)矿体进行反分析。首先,他们利用MAP3D建立数值模型,对崩落破碎矿体的周围应力状态进行了描述,并对控制崩落岩体的失效的机理做了预测;其次利用微震分析所获得的数据证实了预测的结果,从而得出在该矿山沿着不连续体的断层控制着失效机理。 Turner M.和Player J.主要研究了位于Murchison省的隶属于New Hampton Goldfields有限公司的大钟(Big Bell)金矿自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之间的微震事件,分析了这些事件的发生与生产水平爆破的关系,产生岩爆的复杂地质构造,并利用了数值模拟,描述了由于采矿引起的应力升高区域,对产生岩爆危险的地点进行了预测,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及时地调整了巷道的布置,安装了微震监测系统,改善了支护方式,加强了管理,确保了该矿的安全生产。Player J.又进一步研究了大钟金矿的沿走向的分段崩落法与岩爆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了岩石属性、开采顺序、分段开采形成的几何形状等引起的应力变化情况,提出了减缓推进的速度,改变采矿布局,实施底板加强控制来避免危险的发生,最终也证实了用分段崩落法回采在高应力区是可行的。 | |
![]() |
|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 |
| 关键字:山开 |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