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8449


当前位置: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网首页矿业学堂地勘知识普通地质 → 我国地质勘查业的发展历程(上)

我国地质勘查业的发展历程(上)

http: 时间:2012/1/10 15:12:35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1505

  我国地质勘查业的发展历程(上)


  我们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高岭土、铜、金、银、锡、铅、锌、汞、铁、煤、天然气、石油、岩盐等矿产的民族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知用铜做工具和装饰品。在夏代,铜的生产显然已开始占有重要地位,殷商、周代,更迭到了“音铜时代”的鼎盛时期,青铜器的权威地位一直持续到春秋战国时期才逐渐为铁器所代替,铁器生产的发展,也和铜一样,总是与资源条件密切相关,即总是在那些有铁矿而且较易开采的地区先发展起来,现在已找到的我国最古老的铁制品,是在河北省策城合西商代遗址出土的。


  矿开多了,就能渐渐积累起一些找矿开矿的经验,在《管子》这部书里,对寻找藏时在地面上值得注意的标志,巳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如“山上有褚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


  按《新唐书》记载,到唐代,全国有银、铜、铁、锡的冶炼场所168处,铁的年产量,曾达到207万斤。宋代的矿业生产超过了唐代的水平,铁的年产量曾创造9010万斤的记录。明代的规模更大,铁的年产量曾超过3千万斤,相当于1,2万吨,这种规模和水平比西方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要早几百年。


  今天我们还在开采的矿山,就有相当一批是我们祖先早巳发现的。虽然用地质科学的眼光来衡量,对这些矿山的认识还很不足,但是已达到了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总之,我国古代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和应用水平,曾长期不落人后,在某些方面还为人所不及,但是到了近代,大体在18世纪以后,我们确实大大落后了,直到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才在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矿务司下设置了地质科,但只有一个科长章洪剑是懂地质的,后来地质科改为地质调查所,并由留学归来的翁文诵、王烈及其培养的18名弟子,组成了中国第一支可以工作的地质队伍。1916年,’北京大学建成了地质学系,1920年有了毕业生,接着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等,也相继成立了地质系。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了地质研究所,李四光出任所长。


  但是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的地质队伍仍然是极其微弱的,建国之初,虽然有十几个地质调查和研究机构,被我们接收下来,但全部职工不过八百人,钻机仅有8台.1942年完成的钻探讲尺总共只有6.8万米。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关键字:地质勘查|形成|发展
【字体: TOP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您还有问题没有解决,请在下面提问
问 题:
内 容:
联 系 人:
公司名称:
电 话:
传 真:
手 机:
地 址:
邮政编码:
X关闭
关闭

 

0315-2738258 13303155855 工作日:8:00-23:00
周 六:8:00-23:00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关注订阅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