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综合治理是指在地表修筑防、排水工程,填堵塌陷区、洼地和隔水防渗等多种防水措施综合运用,以防止和减少地表水大量进入矿内。
(1)合理确定井口位置。《金属非会属矿山安全规程》规定,矿井(竖井、斜井、平峒等)井口标高,必须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1m以上。工业场地的地面标高,应该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特殊情况下达不到要求的,应该以历史最高洪水位为防护标准修筑防洪堤,在井口筑人工岛,使井口高于最高洪水位1m以上。这样,即使雨季山洪暴发,甚至达到最高洪水位时,地表水也不会经井口灌入矿井。
(2)填堵通道和消除积水。矿区的基岩裂隙、塌陷裂缝、溶洞、废弃的井筒和钻孔等,可能成为地表水进人矿内的通道,应该用黏土或水泥将其填堵。容易积水的佳地、塌陷区应该修筑泄水沟。泄水沟应该避开露头、裂缝和透水岩层,不能修筑沟渠时,可以用泥土填平夯实并使之高出地表。矿山大面积的洼地、塌陷区无法填平时,可以安装水泵排水。
(3)整治河流。当河流或渠道经过矿床且河床渗透性强,河水可能大量渗人矿内时,可以修筑人工河床或使河流改道。在河水渗漏严重的地段用薪土、碎石或水泥铺设不透水的人工河床,可以制止或减少河水的渗漏。例如,四川南桐某矿河流经过矿区,修筑人工河床后,雨季矿井涌水呈减少30%一50%。防止河水进人矿内最彻底的办法是将河流改道,使其绕过矿区。为此,可以在矿区上游的适当地点修筑水坝拦截河水,将水引到事先开掘好的人工河道中。河流改道的工程量大,投资多,井且涉及当地工农业利用河水等问题,故不宜轻易采用,需要仔细调查后再做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