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国庆节前后,在南京举办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的大型会展活动一向等米下锅,四处揽客,入住率不过30%a一40%的南京各大宾馆饭店,一时何宾客盈门。除掉国庆游客不算,仅第六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一届全国书市、首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金秋商贸洽谈会等大型活动就吸引数十万人涌人南京。南京的宾馆降价以求到待价而沽,风光一时。人们惊喜地发现,会展商机正悄悄走来,会展经济凸现魅力。
据有关统计资料,全球每年仅国际会议就有7万多个,总开销在2 800亿美元。会展业十分发达的欧洲流行这样一句话:会展是城市的面包。瑞士是一个只有700万人口的内陆小国,可平均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超过2000个,仅会议每年就吸引外国游客超过3000万人。2000年1月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来自4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内阁部长和100多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界名人和新闻记者共3000多人出席会议。据统计,论坛期间,普通与会人员平均支出2000美元,政要和企业家的支出则更多。
美国是举办会展最多的国家,它的会展产业每年的直接收人是800亿一1 000亿美元。近年来,我国的会展经济效益也逐年攀升。在上海财富论坛期间,仅广告收人就超过1亿元。在广州,每年春秋两届出口商品交易会期间,主要宾馆的出租率高达95%以上,营业收人比平常月份高1一3倍。厦门会展经济,15年签约1 200亿美元,会展本身也创造了直接效益15亿元人民币,给厦门经济注人了活力。在香港,一年的会展收人达74亿港元,还提供了9000个就业机会。
其实,会展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还远不止这些,它给相关行业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会展活动具有组团规模大、消费档次高、客人停留时间长、涉及相关行业多等特点,它能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观光等串成一条旅游消费链,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对此项产业,国际上有1:9之说,即如果会展本身赚1元钱的话,拉动相关行业可赚9元。有人给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算了一笔账:此次参加车展的国外和香港、台湾企业近300家,如果每家企业来10个人,每人每天餐饮住宿费100美元,展期按10天计算,仅此一项就超过300万美元。
会展经济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有前途的10大产业中的"老大"。会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厚的回报,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部门及民间组织加人到国际会展的竞争行列。例如,奥运会和各种大型体育盛会的举办权历来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争抢,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孤注一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会展带来的社会效益也被世人所共睹。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仅投资场馆建设就达16亿元,而相关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的投资多达200余亿元,新建和扩建城市街道590条,建成20多座立交桥和10座行人天桥,超前10年至15年完成了昆明市城市网络规划。至于城市居民所受的潜移默化的精神陶冶.更是无法以金钱来计算。
我国会展数量1998年全球排名第34位,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和目前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举办国际化大型会展地应当具备便利的交通、符合国际标准的接待设施、较为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这些先决条件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已具备。同时,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发展会展经济,构建城市经济腾飞的平台,正当其时。
尽管会展经济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有关专家还是提醒决策者们不要心血来潮,谨防会展泡沫。耗资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展馆,倘若没有可靠的细水长流的展览资源,一曲终人散,人去楼空,再无回头客,风姿绰约的展馆就成了"明日黄花",被冷落一旁,给城市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小觑。
据统计,在1999年全国各地举办的会展中,有8%人不敷出,做了亏本生意,赔钱赚吆喝的买卖背离了会展经济的初衷。我们应当,审慎行事,切莫一哄而起。要想从会展经济中分"一杯羹",关键是要把城市"蛋糕"先做大,增强实力,蓄势以,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