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8) | |
| 
 | |
| 5  勘查控制程度 5.1  勘查类型确定 5.1.1  勘查类型的划分 在地质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从矿床实际出发,抓住主要因素,参照类似矿床的勘查经验划分勘查类型。 确定勘查类型要分清主、次矿体及其变化情况,如果主、次矿体在同一地段平行重叠分布,且间隔较小时,应以主矿体为准;若矿体间距较大,或主、次矿体分布于不同地段,勘查或开采都可以构成单独的系统,则主、次矿体应分别确定其矿床勘查类型。 随着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原先划定的勘查类型应进行及时的检查与修正。 5.1.2  确定矿床勘查类型的主要参数 矿体规模、形态复杂程度、厚度稳定性、矿石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破坏程度等五个方面。 5.1.2.1  矿体(汞:含矿体)规模 矿体(汞:含矿体)规模分级详见表E.1。 5.1.2.2  矿体(汞矿:含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a)  简单,即外形规则,呈层状、似层状、薄板状矿体,产状变化1)小或变化规律明显,内部无或很少有夹石和无矿天窗,基本无分枝复合或分枝复合有规律; b)  较简单,即外形较规则,呈似层状、板脉状、扁豆状、透镜状、不规则的带状,产状变化较小,内部有夹石和分枝复合; c)  复杂,即外形不规则,多呈透镜状、扁豆状、管状、楔状等,夹石及分枝复合现象出现频繁,产状变化大,且规律性不明显。 5.1.2.3  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钨、锡、锑矿按品位变化系数划分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详见表E.2;汞矿按含矿系数划分矿化连续性,详见表E.3。 5.1.2.4  厚度稳定性或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 钨、锡、锑矿按厚度变化系数划分矿体厚度稳定程度,详见表E.4;汞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则按含矿体与其中的矿体产状是否一致及矿化富集规律明显与否来划分,详见表E.5。 5.1.2.5  构造破坏程度 a) 小,即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切,矿体的圈定和连接基本没有受影响或影响很小; b) 中等,即矿体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切,矿体的圈定和连接受构造明显影响; c) 大,即有较多断层或岩脉穿切,矿体的主体欠完整,错动距离大,严重影响矿体形态。 5.1.3  勘查类型划分 原则按照主矿体(汞矿:含矿体)规模、形态、厚度稳定程度(汞:含矿体内部结构)、有用组分稳定程度(汞:矿化连续性)、构造影响程度等因素,将勘查类型划为三类,详见表1。各勘查类型实例详见附录F。                                      | |
|  | |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 |
| 关键字:、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地质勘查标 |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