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1193


当前位置: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网首页矿业学堂地勘知识矿床地质 → 普晴锑金勘查区成矿条件分析

普晴锑金勘查区成矿条件分析

http: 时间:2009/1/5 16:01:21 来源:无 点击次数:1270

  0  引言


  贵州省晴隆县大厂锑矿田,目前是黔西南地区的大型锑矿田之一,矿田位于垭都-紫云深大断裂西南侧、黔西南坳陷带北部、碧痕营背斜的两翼部位[1]。普晴勘查区则位于碧痕营背斜的西北翼,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有利于锑、金矿的富集,有望形成较大规模的锑金矿床。


  1  普晴锑金勘查区成矿地质特征


  1.1  地层特征


  矿区主要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下二叠统茅口组、“大厂层”、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与龙潭组。其中“大厂层”与龙潭组一段是矿区锑、金矿的含矿层。


  龙潭组(P21):在矿区内厚度变化不大,一般约7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关系。按岩性分为3段:上段为灰色薄层中一细粒砂岩、粉砂岩和钙质砂岩;中段为灰黑色中厚层状硅质岩,由隐晶质石英组成;下段为硅化、黄铁矿化粘土岩、岩屑砂岩、页岩及薄层煤,分布锑矿化(点)。


  ——假整合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出露厚度40~11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关系。按岩性分为两段:上段为紫色、灰绿色高岭石化、绿泥石化变玄武岩;下段为暗绿色和深灰色细一隐晶致密块状玄武岩。


  ——假整合“大厂层”(P1-2d):是本区主要的含矿层,出露厚度0~50m,变化较大与下伏地层呈“岩溶不整合”接触,在岩溶洼陷带其厚度最大,矿体规模变化与“大厂层”厚度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按岩性分为3段:上段为灰绿色高岭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玄武岩及黄铁矿化凝灰质、粘土质砾岩,锑矿脉沿裂隙分布;中段为灰色硅化、黄铁矿化角砾状凝灰质粘土岩与绿色-乳白色石英岩,角砾大小不一,无分选性,角砾成分以硅化粘土岩为主,胶结物以硅质为主,岩石普遍硅化。该段为该区最主要含矿层位;下段为灰色角砾状石英岩与灰质角砾岩,角砾成分为灰岩和石英岩,胶结物为硅质和钙质成分。与下覆的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


  ——假整合茅口组(P2m):为矿区内最老的地层,仅出露上部。岩性为灰色中一厚致密块状石灰岩,顶部为一层不太稳定的砾状石灰岩,偶见燧石结核。出露厚度>100m。


  通过对大厂矿田锑金属量的测量,茅口组灰岩含锑平均值<100×10-6,玄武岩中含锑平均值150×10-6,而在“大厂层”中含锑平均值达(200~260)×10-6.显示“大厂层”具有主要的矿源层的特征。


  锑金矿化地层与矿化程度分别为:龙潭组上段——弱矿化;龙潭组下段——发现锑矿体;峨眉山玄武岩组——断裂带见矿化;“大厂层”——强矿化,是锑、金、萤石、黄铁矿的主要含矿层;茅口组顶部——其张裂隙中有矿化。


  1.2构造


  矿区构造主要为轴向NE向的褶皱(碧痕营背斜、细格向斜)及其NE、近SN、近EW向的次级断裂。NE向花鱼井断裂从测区南侧通过。NE向沙岭断裂和细格向斜控制了普晴锑金矿床的分布;NE向主干断裂派生的NNE向和NEE向断裂与层间断裂,为矿田的三级构造,控制了锑-金矿化带的展布,其构造复合部位控制了矿体的分布及其形态(如I、V矿体等);层间断裂带常控制锑矿脉。NNE向断裂呈扭压(压扭)性,NEE向断裂具扭张性质,它们构成了“棋盘格式”的控矿构造型式。还存在“断阶式”、“入字型”等控矿构造型式。


  1.3岩性特征


  该区内矿体常分布于“大厂层”第一段与第二段分界面之上的灰色硅化、黄铁矿化凝灰质粘土岩与绿色-乳白色石英岩中,它们是有利的成矿岩性,其间易形成层间断裂和构造裂隙有利于成矿流体的沉淀富集。而且“大厂层”之上的玄武岩与含煤砂页岩是成矿有利的屏蔽层。


  勘查区“大厂层”含矿层位连续、分布面积广,对成矿岩性有利,成矿构造组合特征与大厂矿田已知矿化集中区类似,有利于锑金的富集成矿,与已知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


  1.4晕化探异常特征


  前期在普晴勘查区“大厂层”出露地段进行了原生晕化探工作,通过38个元素的因子分析,获得(Sb-Au)、(Pb-Zn)两个典型的矿化元素组合,为重要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发现4个明显的(Sb-Au)和5个(Pb-Zn)元素组合异常(以Pb-1、Pb-2、Pb-5为最佳),两矿化元素组合异常呈相邻式或重叠式串珠状浓集带沿NE向延伸,与“大厂层”锑-金矿化带展布方向吻合,经探槽、浅坑揭露,分别在Sb-3、Sb-4异常见到锑金矿体。主要异常特征如下:


  ——Sb-1:异常规模较大,呈NNE向延伸约800m,并向NNW向发散,异常浓集中心明显,与I(Sb-Au)矿化带和I矿体产状基本一致,不同平面的浅坑(PDl30-1、PDl30-2、PDl40-l、 PDl40-2)揭露见到锑金矿体;


  ——Sb-2:异常规模较小(长约250m),与规模较大的(Pb-Zn)异常重叠,两异常呈NE向延伸约750m,异常浓集中心明显,与Ⅱ(Sb-Au)矿化带一致;


  ——Sb-3:异常呈NE向带状延伸约600m,异常有一定浓集,与规模较小的(Pb-Zn)异常相邻,与Ⅱ(Sb-Au)矿化带一致,探槽(TC24)揭露见到Ⅲ锑金矿体;


  ——Sb-4:异常呈NE向带状延伸约350m,异常浓集明显,与Pb-4(Pb-Zn)异常重叠或相邻,与Ⅳ(Sb-Au)矿化带一致,探槽(TC41)揭露见到Ⅳ锑金矿体;


  ——Pb-l:异常大致呈NE向带状延伸约750m,异常浓集中心明显,与Ⅱ(Sb—Au)矿化带一致,指示该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Pb-5:呈NE向带状延伸>600m,异常浓集中心明显,与Ⅳ(Sb-Au)矿化带展布方向一致,探槽(T67)揭露见到Ⅳ锑金矿体的北延部分,指示该区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2  普晴锑金勘查区成矿条件分析


  2.1  勘查区内“大厂层”普遍出露


  在晴隆矿田内具有特殊成矿地质意义的“大厂层”是锑金矿的矿源层,是矿体的主要赋集层位,其层位厚度直接控制锑金矿体的规模。


  2.2勘查区内北东向构造发育


  2.2.1  断层控矿


  普晴锑金矿床的分布受NE向的海西期同生断裂——花鱼井和沙岭断裂构造控制。花鱼井和沙岭断裂造成普晴断陷盆地,限制了峨眉山玄武岩的分布地域,也就是说由提供物质来源的峨眉山玄武岩的分布受到限制。同理可以说提供Sb物质来源的矿源层“大厂层”的分布受限于普晴勘查区内。


  2.2.2褶皱控矿


  晴隆大厂矿田内锑矿受背斜构造控制,燕山期后形成[3]的8个中大型锑矿床,全部集中在黑山箐-后坡背斜上和碧痕营背斜SE翼。普晴勘查区位于碧痕营背斜NW翼。


  矿田内背斜轴部、挠曲、近背斜转折端处是构造虚脱部位,即是低压扩容部位,常常是矿液赋集的最佳部位。


  2.3勘查区内峨眉山玄武岩广泛分布


  晴隆大厂矿田内灰绿色致密块状的基性峨眉山玄武岩不仅为“大厂层”内矿体提供成矿物质来源,其和龙潭组底部的含煤层的砂页岩超覆于“大厂层”之上,对矿体的赋集起天然屏障的作用。


  2.4古岩溶地貌控制了普睛勘查区内矿体的规模


  通过位于“大厂层”底部的茅口组灰岩局部露头显示,灰岩顶部被侵蚀形成的岩溶洼地、漏斗等凹陷处很多,矿源层“大三层”[4]的厚度变化直接被茅口组灰岩顶部的侵蚀面所控制,侵蚀面凹部大厂层厚、锑的成矿物质来源丰富,形成的矿体规模较大,侵蚀面凸部大厂层薄。因此,普晴勘查区有望形成规模较大的矿体。


  2.5  围岩蚀变


  普晴勘查区内硅化、角砾化较为发育;在“大厂层”出露部位常见锑空花。在晴隆大厂矿床中,硅化与成矿关系密切,硅化与角砾化共存时对成矿最有利,特别是乳白色石英、绿色石英和锑矿关系最密切;锑空花是辉锑矿晶体溶蚀后在脉石中留下的外膜,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3  成矿预测


  ——类比推测矿床。在成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等成矿条件与晴隆大厂锑矿田相同的情况下,根据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即可由大厂锑金矿床推知普晴锑金矿床;


  ——晕化探异常。通过前期在普晴勘查区“大厂层”出露地段所做的原生晕化探异常,获得了(Sb-Au)、(Pb-Zn)两个典型的矿化元素组合,其为重要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据此圈定出6个矿化异常带;


  ——工程控矿。对普晴勘查区局部异常带实施轻型山地工程(探槽、浅坑),己见到锑金矿体。


  4结语


  通过地表原生晕化探异常、矿体地表剥蚀露头及民采露头等,综合分析,在普晴勘查区有望找到中一大型锑金矿床。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关键字:矿田|成矿条件|普晴勘查区|成矿预测|地层特征|构造|岩性特征|晕化探异常特征
【字体: TOP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您还有问题没有解决,请在下面提问
问 题:
内 容:
联 系 人:
公司名称:
电 话:
传 真:
手 机:
地 址:
邮政编码:
X关闭
关闭

 

0315-2738258 13303155855 工作日:8:00-23:00
周 六:8:00-23:00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关注订阅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