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综合治理是指在地表修筑防、排水工程,填堵塌陷区、洼地和隔水防渗等多种防水措施综合运用。以防止和减少地表水大量进人矿内。
(1)合理确定井口位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规定,矿井(竖井、斜井、平硐等)井口标高,必须高于当地历史最高供水位lm以上。工业场地的地面标高,应该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特殊情况下达不到要求的,应该以历史最高洪水位为防护标准修筑防洪堤,在井口筑人工岛,使井口高于最高洪水位1m以上。这样,即使雨季山洪暴发,甚至达到最高洪水位时,地表水也不会经井口灌入矿井。
(2)填堵通道和消除积水。矿区的基岩裂隙、塌陷裂缝、溶洞、废弃的井筒和钻孔等,可能成为地表水进人矿内的通道,应该用黏土或水泥将其填堵。容易积水的洼地、塌陷区应该修筑泄水沟。泄水沟应该避开落头、裂缝和进水岩层,不能修筑沟渠时,可以用泥土填平夯实并使之高出地表。大面积的洼地、塌陷区无法填平时,可以安装水泵排水。
(3)整治河流。当河流或渠道经过矿床且河床渗透性强,河水可能大量渗入矿内时,可以修筑人工河床或使河流改道。在河水渗漏严重的地段用黏土、碎石或水泥铺设不透水的人工河床,可以制止或减少河水的渗漏。例如,四川南桐某矿河流经过矿区,修筑人工河床后,雨季矿井涌水量减少30%~50%。防止河水进人矿内最彻底的办法是将河流改道,使其绕过矿区。为此,可以在矿区上游的适当地点修筑水坝拦截河水,将水引到事先开掘好的人工河道中。河流改道的工程量大,投资多,并且涉及当地工农业利用河水等问题,故不宜轻易采用,需要仔细调查后再做决策。
(4)挖沟排(截)洪。位于山麓或山前平原的矿区。在雨季常有山洪或潜流进人,增大矿井涌水量,甚至淹没井口和工业广场。一般应该在矿区井口边绿沿着与来水垂直的方向,大致沿地形等高线挖掘排洪沟,拦截洪水并将其排到矿区以外。在地表塌陷,裂缝区的周围也应该挖掘截水沟或筑挡水围堤,防止用水、洪水汾塌陷、裂缝区进人矿区。
(5)留安全矿柱。如果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地表水无法进行排放或疏导,也不宜将其改道或迁移的话,可以预留防水矿柱,隔断透水通道,防止地表水进人矿内。
(6)做好雨季前的防讯准备工作。有计划地做好地表水防治准备工作是防止地表水造成矿井水灾的重要保证。《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规定,每年雨期前一个季度应该由主管矿长组织一次防水检查,并编制防水计划,其工程必须在雨季前竣工。我国某些地区雨量比较集中,尤其应该在雨季汛期之前加固和修整地面防水工程;调整采矿时间,尽量避开汛期开采;加强对防洪工程设施的检查,备齐防洪抢险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