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的资源概况 |
|
|
|
| 石油、天然气资源评价,系统进行过二次。资源量的预测随着研究深度也有所变化。据对全国统计的319个沉积盆地中所选择的145个盆地的系统评价结果,石油常规总资源量为930亿t,最终可采资源量140亿t;常规天然气总资源量38万亿m3,最终可采资源量10.5万亿m3。另外,又据其他方面研究结果,属于非常规天然气类型的煤层气,埋深小于2 000m的资源量为32.64万亿m3;以含油率为6%的油页岩储量折算,页岩油远景地质储量近290亿t。连同南海南部海域初步预测的资源量在内,表明了中国油气资源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但以人均占有量计,资源并不富裕。
石油、天然气储量探明程度不高。至1996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52.6亿t,占迄今计算最终可采资源量的37.6%,历年已累计采原油30.36亿t,剩余可采石油储量22.24亿t,居世界第11位;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近1万亿m3,占预测最终可采资源量的9.5%,累计采出天然气约3 000亿m3,剩余可采储量7 000亿m3,居世界21位。 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布不均衡,相对集中在一批大型盆地内。地区上,东部(东北、华北、江淮)石油资源量363.4亿t,占总资源量的39%;中西部(247.89亿t)和大陆架海域(246.75亿t)大体相当,分别占26.7%和26.5%;南方区(长江以南)所占比例极小。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中部(11.36万亿m3),占29.95%,其次是西部(10.78万亿m3),占28.4%。中西部天然气资源量占58.4%;近海大陆架(8.39万亿m3),占22.1%,构成了天然气分布的基本格局。西藏、南海南部海域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再经继续深入、系统评价后,将会使中国总资源量预测发生新的变化。资源量集中于大型盆地具有普遍的规律。统计的渤海湾、松辽、塔里木、准噶尔、珠江口、东海、渤海、琼东南、鄂尔多斯、北部湾、吐哈、柴达木、四川13个盆地,占进行评价盆地数的8.66%,而其资源量:石油750.4亿t,占总资源量的80.7%;天然气30.7万亿m3,占总资源量的80.86%。 石油形成以陆相沉积为主,产出时代相对较新,以中、新生代地层中聚集了总资源量的86.3%;现今探明储量也主要分布于这套层序之中。天然气资源量,中新生界占49.2%,古生界占50.8%,资源比例各占一半,反映了天然气形成环境除陆相外,海相所占比重相当大。 地质条件的复杂,确定了资源品质的多样性。在石油资源量中,常规资源占87.1%,低渗油资源占6.1%,稠油占2.0%,低成熟油占4.8%。地理环境的复杂,给勘查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石油资源量的43.3%、天然气资源量的66.7%是分布在海滩、沼泽、沙漠、山区、黄土塬、高原等地理、地形条件复杂区。石油资源的23.3%埋深于3 500~4 500m范围;还有相当比例的资源超过4 500m(如塔里木盆地)。 |
|
![]() |
|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 |
| 关键字: |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