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简史 |
|
|
|
| 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秦国,已在四川利用天然气作燃料煮卤获盐。宋朝(公元960~1279年)开始用卓筒井钻井采气,技术上了一个台阶,并通过交流传至国外。石油记载始见于汉书《地理志》,描述现今陕西延安一带的石油显示。随后的各个朝代,发现石油地点增多,用途扩大,称呼不同。石油除常用于照明、润滑、医药和作燃料外,北宋朝时期,已专设作坊用石油渗于火药用于军事作战。宋朝科学家沈括第一次用“石油”称谓代替古时使用的多种名称(石漆、石脂水、火油、石脑油等),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近代石油工业始于1878年,在台湾省苗栗地区使用机械钻探设备(顿钻)和技术钻成中国第一口油井(井深200m)。随后的70多年间,陆续在陕北延长(1907年钻成第一口油井)、新疆独山子(1937年钻成第一口油井)、甘肃玉门(1939年钻成第一口油井)发现了油田。地域偏西北一隅、油田规模小,但也生产了一定数量的原油。1878年至1948年,累计生产天然原油67万t。1949年,全国生产天然原油和人造石油12万t,大大落后于世界石油生产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了现代石油工业发展的新时期。40多年来,经历勘查工作战略展开,勘查重点从西部转向东部,取得了大庆油田的历史性发现和东部油区一系列油气田的突破,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建立了一批石油工业基地,促进了原油产量的快速增长。1978年,年产原油1.04亿t,跨过亿吨大关,进入当时列位世界第9的产油大国行列。80年代以来,随着东部油田多已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需采用新技术以延缓递减期和延长稳产期;勘查领域复杂性增大,勘查资金和装备明显的不适应,影响着后备资源接替的准备。在改革、开放的形势推动下,通过实施对外合作以吸收资金、技术和经验开发海洋和部分陆地的油气资源;着手利用国外石油资源。部署安排上,加速有巨大资源潜力的西部地区的勘查和开发,以求缩短石油生产战略性接替的进程;加大了勘探开发天然气的力度。全国油气生产结构正逐步发生变化,形成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速海洋、加强天然气、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新格局。 |
|
![]() |
|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 |
| 关键字: |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