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的基本知识 |
|
|
|
砷
砷 声母:s 字头:砷 四笔号码:1667 注音:shēn 摘要:shen 笔画:10画 部首画:05 部首:石部 释义:非金属元素,符号As。砷和砷的可溶性化合物有毒,可用以制合金、杀虫剂等。旧称砒(pī)。 部首查询:05石部 砷 arsenic 一种化学元素 。 化学符号 As ,原子序数 33 , 原子量74.92159,属周期系ⅤA族 。古代罗马人和希腊人都把雄黄(As2S2)称为砷 , 中国的炼丹 家则把雄黄和雌黄视为炼丹的必备药剂 。1250 年德意志 A.马格努斯用雄黄和肥皂共热,制得砷 。砷在地壳中的含量为 5×10-4%, 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大多以硫化物的形式夹杂在铜 、铅 、锡 、镍 、钴、锌、金矿中,主要砷矿有斜方砷铁矿(FeAs2)、雌黄(As2S3)、辉钴矿(CoAsS)、雄黄(As2S2)、砷黄铁矿( FeAsS )、辉砷镍矿(NiAsS)、硫砷铜矿(Cu3AsS4)等。 砷有3种同素异形体:①灰砷 。在常温下稳定 ,是脆的晶体,有金属性,能传热和导电,密度5.727克/厘米3,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②黄砷。淡黄色晶体,由灰砷的蒸气迅速冷却后形成,密度2.026克/厘米3,在室温下暴露在空气中即被氧化为As4O6,比灰砷不稳定 。 ③黑砷 。将砷化氢加热而得,密度4.7克/厘米3,灰砷蒸气缓慢冷却也可得黑砷,它是无定形物质。砷的熔点817℃(2.8×106帕 ),613℃升华,在干燥的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黑色的氧化物薄膜,砷与水、非氧化性酸和碱不起作用,但能溶于硝酸和浓硫酸中。砷的氧化态为-3、+3 、+5 。砷的重要化合物有:①砷化氢(AsH3)是无色、有大蒜味的剧毒气体 。②砷的氧化物有As4O6和As4O10。③砷的含氧酸有亚砷酸(HAsO2)和砷酸(H3AsO4)。砷及其化合物都有剧毒 ,从古至今,砒霜(氧化砷)一直被认为是能致人死命的毒药。砷的制法为先将砷的硫化物矿氧化为氧化砷,然后再用碳还原,即可得到单质砷。高纯度的砷是半导体材料硅的掺杂剂,提纯方法是先将粗砷转变为氯化砷,再通过精馏提纯,最后用氢气将三氯化砷还原为高纯砷。砷主要用作合金添加剂,用于生产印刷用合金、黄铜、耐磨合金、耐海水腐蚀钢。高纯砷用于制造半导体硅和砷化镓。三氧化二砷和砷酸盐用作杀虫剂和木材防腐剂。也用于玻璃和媒染剂生产。 砷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As,它的原子序数是33,是一种类金属。 发现公元317年,中国古代的炼丹家葛洪用雄黄、松脂、硝石三种物质制得到。 性状分布大部分海产品都含有毒性很低的五价砷;砷可以从砷黄铁矿中提炼出来。 制备同素异形体砷有三种同素异形体,颜色分别为黄色、黑色及灰色。 同位素已发现的砷的同位素共有20种,包括砷68至砷87,其中只有砷75是稳定的,其他同位素都带有放射性。 用途砷化镓是重要的半导体原料。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又称为“白砷”,是白色含有剧毒的化学物。三硫化二砷俗称雌磺,硫化亚砷俗称雄磺 外部连接参见
补充元素名称:砷 元素原子量:74.92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马格努斯 发现年代:1250年 发现过程: 1250年,罗马的马格努斯在由雄黄与肥皂共热时得到砷。 元素描述: 有黄、灰、黑褐三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灰色晶体具有金属性,脆而硬。密度5.727克/厘米3。熔点817℃(28大气压),在613℃升华。化合价3和5。第一电离能9.81电子伏特。游离的砷是相当活泼的。在空气中加热至约200℃时,有萤光出现,于400℃时,会有一种带蓝色的火焰燃烧,并形成白色的氧化砷烟。游离元素易与氟和氮化合,在加热情况亦与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发生反应。不溶于水,溶于硝酸和王水,也能溶解于强碱,生成砷酸盐。 元素来源: 主要以硫化物矿形式存在,有雄黄(As4S4)、雌黄(As2S3)、砷黄铁矿(FeAsS)等。由三氧化二砷用碳还原而制得。 元素用途: 用于制造硬质合金;黄铜中含有微量砷时可以防止脱锌;砷的化合物可用于杀虫及医疗。砷和它的可溶性化合物都有毒。 元素辅助资料: 砷在地壳中含量并不大,但是它在自然界中到处都有。砷在地壳中有时以游离状态存在,不过主要是以硫化物矿的形式存在如雌黄(As2S3)、雄黄(As2S2)和砷黄铁矿(FeAsS)。无论何种金属硫化物矿石中都含有一定量砷的硫化物。因此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砷和它的化合物。 经过分析,在我国商代时期的一些铜器中有砷,有的多达4%。铜砷合金中含砷约10%时呈现白色,有锡时含砷少一些,也可得银白色的铜。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白铜。 砷的硫化物矿自古以来被用作颜料和沙虫剂、灭鼠药。硫化合物具有强烈毒性,今天砷的拉丁名称 arsenium和元素符号As正是由这一词演变而来。 1世纪希腊医生第奥斯科里底斯叙述烧砷的硫化物以制取三氧化二砷,用于医药中。三氧化二砷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为砒石或砒霜。小剂量砒霜作为药用在我国医药书籍中最早出现在公元973年宋朝人编辑的《开宝本草》中。 西方化学史学家们一致认为从砷化合物中分离出单质砷的是13世纪德国炼金家阿尔伯特·马格努斯,他是用肥皂与雌黄共同加热获得单质砷的。比中国的葛洪大概晚了900年。 到18世纪,瑞典化学家、矿物学家布兰特阐明砷和三氧化二砷以及其他砷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拉瓦锡证实了布兰特的研究成果,认为砷是一种化学元素。 砷的拉丁名称arsenicum和元素符号As来自希腊文arsenikos,原意是“强有力的”,“男子气概”,表示砷化合物在医药中的作用。 |
|
![]() |
|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 |
| 关键字: | |
| 【字体:大 中 小】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