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1542


当前位置: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网首页矿业学堂地勘知识水文地质 → 水分循环的特征

水分循环的特征

http: 时间:2009/3/20 17:00:08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984

  (1) 水分来源


  包括降雨、灌溉水和亚系统间截留水3部分。天然降雨是林草亚系统水分的唯一来源;以天然降雨为主,辅以部分灌溉水和少量截留的雨水是果作亚系统水分的全部来源;在农田亚系统中,天然降雨、截留水和灌溉水二者并重,但是,丘岗起伏限制了灌溉工程的实施,因此,降水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2) 土壤外部的水分循环


  降雨量:本区年降雨量为1 300~1800mm,相对集中在3~6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7%),在此期间常发生涝、渍害;每年7月以后降雨量很少,而蒸发、蒸散作用特别强,作物强烈需要水分,因而常发生伏旱、秋旱或伏秋连旱。


  林冠截留 林冠截留的水分占年降雨量的3~8%。一般来说,覆盖度大的成林截留量为降雨量的12~15%,5年以下的人工幼林占2~5%,果作间作占4~6%,农作占3%左右。


  蒸发蒸腾量:测定结果表明,花生生育期蒸发蒸腾总量为331 mm,早稻为217mm,晚稻为 mm,荞麦为427mm,油菜为398mm。不同土壤、不同品种以及不同栽培方式和管理水平,作物的蒸发蒸腾总量均有差异。


  枯叶保蓄:热带雨林凋落叶层厚,保蓄的总水分占年降雨量的16.5%。在红壤丘岗区,覆盖度大的成林 (阔叶林) 枯叶层保蓄量占年降雨量的11.5%,5年以下的人工幼林占1.4~3.0%,而一般草被为1.0%左右,作物没有枯叶层,只能保留很少的水分。


  地表径流:动态观测表明,径流量以4~7月最大, 占全年的70%以上;日降雨量为10~15mm 时,才会发生径流;径流量顺序为:自然草被>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农地>果树>荒地;径流携带的泥砂主要集中在5-7月,占全年80%左右。减少径流的主要措施是增加地面覆盖以及适宜的栽培和耕作措施。


  (3) 土壤内部的水分循环


  土壤水动态:实验表明,土壤水动态与降雨动态基本吻合,旱季上部土层吸力值较大,反映水分上移消耗特征,雨季相反,反映水分下移和吸附特征;不同植被以自然荒地吸力值变化最大,林地居中,农果地变化最小。


  土壤渗漏水动态:结果表明,垂直渗漏混交林>阔叶林>马尾松>自然荒地;渗漏水季节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4~7月,占总渗漏量的60%;土壤各层渗漏量和渗漏速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渗漏量受植被覆盖度、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影响:覆盖度大,降雨强度小且时间长,渗漏量多,反之相反;降雨量<10mm时,很少发生渗漏,降雨量为10~15mm 时,一般只有表层发生渗漏,当降雨量>20mm时,40cm土层均有渗漏发生。


  (4) 亚系统间的水分循环


  截留水分:就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林草亚系统的径流和侧渗水流入果作亚系统后,部分被土壤吸收,部分以径流和侧渗形式流入农田亚系统,农田亚系统很少发生侧渗,在容纳不下的情况下流出农田进入池塘、水库或河流。实验表明,果作亚系统能接纳林草亚系统径流和侧渗水分的20%左右,农田亚系统可接纳果作亚系统径流和侧渗水的20~25%,大约占年降雨量30%的水分流出农田进入池塘、水库或河流。


  灌溉水:在部分果作亚系统中,每年灌溉补充的水分占降雨量的15%左右;农田亚系统中,每年约补充占降雨量75%的水分。


  综上所述,红壤生态系统水分状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水分流失量大


  降雨到达地面及进入土壤过程中,除蒸发以外,主要是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损失,二者占降雨量的39~63%,而实际保留在土壤中的水分只占20~40%。


  (2) 水分供需不平衡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春天涝渍害,秋天伏旱、秋旱或伏秋连旱,使土壤表面形成坚硬结壳,易发生水土流失。


  (3) 水分有效性低


  红壤持水量一般在30/100左右,但其有效水含量却在5~10/100之间,出现土壤持水量高而又显干旱的不协调现象。然而研究表明,红壤干旱主要发生在表层,30cm以下土层水分较丰富,这种水分特征对浅根性作物造成严重影响,而对林木和农林间作影响较小,因为林草吸收深层土壤水并与农作分层利用土壤水分;农田可适时灌溉,以满足其生理需水。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中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关键字:水分循环|特征
【字体: TOP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您还有问题没有解决,请在下面提问
问 题:
内 容:
联 系 人:
公司名称:
电 话:
传 真:
手 机:
地 址:
邮政编码:
X关闭
关闭

 

0315-2738258 13303155855 工作日:8:00-23:00
周 六:8:00-23:00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码加微信客服
扫一扫关注订阅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