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气中,大气污染物的存在并最终构成大气污染,是有一定条件的。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这个定义指出了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所致。人类活动包括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两个方面,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白然过程则包括了火山活动、森林火灾、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以及大气圈的空气运动等内容。这些括动导致大退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不定成分进入大气层,或使一些组分的含量大大超过大气层中该组分的含量,如二氧化碳。
此定义还阐述了形成大气污染的必要条件,即污染物在大气层要达到足移的浓度,并在此浓度下对受体作用有足够的时间,由此对受体及环境产生了危害,造成了后果,称之为大气污染。
一般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自净作用,进入大气层的污染物经过一定时间后,其浓度会有一定幅度下降,从而使大气得以净化,污染自动消除。当然,大气层的这种自净能力与当地气象条件、污染物荆渤:量及城市布局等诸因素有关。
根据污染影响的范围,大气污染可分为四类:
(1〕局部性污染。指单个企业排气所造成的直接影响。
(2))城市性污染。指工矿区或其附近地区,或整个城市的大气污染。
(3)区域性污染。指更广泛地区、更广大地域的大气污染,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华东地区等。这类污染主要是由区域内的大城市及大工业带引起的,如酸雨。
(4)全球性污染。指跨国界乃至涉及整个地球大气层的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