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运动的系统。当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自找调节并恢复到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称为生态系统的平衡,简称生态平衡。地球上大部分自然生态系统有维持稳定,持久、物种间协调共存等特点,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平衡,因为任何生态系统都会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会经常遭到来自外界的干扰,生态系统中的牛物和生态系统本身,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和迸化之中。在受到外界干优后,既有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也有可能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内部的生物种类、数最能够基本保持原来的水平,那么即使某些物种被其他物种所替代,作为生态系统的整体,仍然可以认为处于平衡的状态。而如果生物种类、数量总体上发生了明显的下降,此时可以认为生态系统处于退化过程,受到了破坏。
生态破坏的原因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近代人口大量增加,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程度和范围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系统不断地受到人类的干扰和破坏,而且这种趋势在全球仍在发展。人类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目前已不仅仅是猎杀,垦荒等直接破坏,而是转变为一些以间接破坏为主的,但是影响力比直接破坏大得多的形式,如酸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臭氧层损耗、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竞争等等。
|